躁 鬱 兩極情緒折騰不知 強者死撐延誤治療

港人生活壓力爆煲,有研究指出,每二十名港人便有一位患有躁鬱症,情況不容忽視。躁鬱症患者的情緒常於狂躁和抑鬱兩種極端之間跳躍,做事罔顧後果甚至出現自殺傾向。有中年商人發病後性情大變,兩度「閃婚」,幾乎把全副身家送給相識不足三周的妙齡妻子。有精神科醫生指,躁鬱症患者不乏社會「強人」,往往難以接受患病現實,延誤治療。

雙相情緒學會主席、香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王明爍指,躁鬱症的學名為雙相情緒障礙,病發的高危期介乎十五至二十五歲,本港逾九成患者於五十歲前發病。受病情影響,患者的情感敏銳、不受傳統束縛、能從不同角度觀察和分析,故很多患者可獲取社會成就,卻不自知一直患病。香港腦學科研學會總裁鄧兆華指,躁鬱症患者表現與常人無異,可正常生活,故較難察覺病情。

商人「閃婚」大送身家

曾有患者是經濟環境良好的商人,五年前突然與相識僅三周的年輕女性「閃婚」,並把大量財產送給對方,其後情緒變得陰沉,時與妻子口角,不久便離異。他開始流連酒吧,後來又與另一女性「閃婚」,再度送出大半身家,情緒再變得低落,甚至萌生厭世念頭,求醫後始確診患躁鬱症。

另一名任職投資銀行高層的女患者,今年初起性情大變,未得上司和客戶同意下,竟擅自為客戶進行多項高風險投資,又瞞着家人花光所有積蓄和借貸,大手掃入五個住宅單位,致欠債纍纍。她最終確診患上躁鬱症,現停薪留職,須接受藥物和心理治療。

每次病發「大腦留疤」

王明爍表示,躁鬱症是由大腦功能失調引起,患者常被誤診為抑鬱症等情緒病,故由發病起至首次確診往往相距五至十年。他指出,患者每次發病都會對大腦造成永久傷害,「好似喺大腦留低傷疤」,令記憶和集中力等認知功能衰退,且愈遲醫治復發機會愈高,籲市民不要諱疾忌醫,受情緒困擾應盡早求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