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唔識寶」,任由地質公園「丟空」。屬於香港地質公園印洲塘景區的沙頭角荔枝窩,內有全港唯一的百花藤樹林、逾三百年歷史的客家圍村,以及四億年來形成的多種沉積岩,一一年更擢升為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但遊客前往此世界級的地質公園卻要攀山涉水,現時只能經迂迴山路步行兩小時,或經水路於沙頭角禁區包船前往,在「關卡重重」下,令「寶山」多年來「遊人卻步」。生態保育專家支持開放荔枝窩交通,指發展更多生態旅遊景點有助城市人了解及保育大自然,且能推動本土鄉郊經濟。立法會議員狠批,交通不便令荔枝窩旅遊無從發展,且部門各自為政下,任由地質公園丟空,窒礙本土旅遊發展。
荔枝窩位處新界東面,風景優美,且掛上世界地質公園名銜,但到訪遊客少之又少。記者日前一個周日前往上址時發現,除僅有包船短暫停留的旅行團「到此一遊」外,其餘時間本地散客不足五人,荔枝窩內的泥灘、碼頭,以至村內的廣場及教育中心更是空無一人,相對同屬地質公園的西貢火山岩園區,每逢假日人山人海,形成強烈對比。
「其實呢度好多嘢玩,不過交通太唔方便,好多人根本嚟唔到,唔係個個可以行兩個鐘入嚟,有個難得嘅地質公園都冇咩人嚟,嘥晒!」荔枝窩村原居民曾偉強表示,正因荔枝窩生態及岩石地貌豐富,令荔枝窩能成為地質公園的核心地區,加上該處保留了完整結構的客家村落建築群,村內正進行復耕,教育性高,應是受歡迎的生態及人文旅遊好去處。
曾指,雖然政府積極完善村內配套,例如斥資興建木製步道、指示牌等,而漁農自然護理署與蓬瀛仙館在村內又合辦地質教育中心,但缺乏對外交通令遊客打消到訪念頭,浪費村內景點及設施。
同時由於人流稀少,荔枝窩有士多乾脆在夏季「抖暑」不做生意,負責人直言:「就算開都冇人嚟買嘢,有時真係唔開好過。」
現時並無車路接通荔枝窩,要前往上址只有兩個途徑,一是經陸路坐車至烏蛟騰,再步行約兩小時的山路;另一方法則是經水路由最接近的沙頭角碼頭租船前往,船程約十五分鐘,包船來回費用約為六百元。然而,由於沙頭角碼頭位處沙頭角禁區,必須有警務處簽發的通行證方可進出,一般人難以經沙頭角碼頭到荔枝窩。
「秋冬都仲會多啲人入嚟行山,一到夏天,根本冇人會大熱天時行入嚟。」沙頭角梅子林村村代表曾玉安認為,政府一直未有正視交通不便問題,令遊人卻步荔枝窩,也令當地旅遊發展停滯不前。曾又指,長遠希望能辦團體通行證,局部解禁沙頭角禁區,帶動沙頭角、荔枝窩一帶的旅遊發展。為此村民早前自行向運輸署申請營辦假日由馬料水到荔枝窩的街渡,希望年底能成事。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直指,本港極需要發展本土旅遊景點。他認為荔枝窩發展潛力極高,奈何政府「唔識寶」,任部門各自為政,漁護署只管公園內設施,卻未理會交通配套,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又只管外國遊客,未理會本土旅遊,以致荔枝窩成功申請為地質公園,卻未有考慮市民能否方便前往,任其「丟空」。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該署會研究進一步提升旅遊設施質素,並改善地質景點的可達度。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言人則指,荔枝窩本土旅遊並非該局轄下旅遊事務署的政策範疇。
圖:關萬亨
文:李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