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香港被動參與全球化

全球化下的世界市場競爭新秩序,除了贏家全取和低技術生產因素全球性地「鬥平」,技術水平和商業模式的快速更新換代是另一個特徵。

曾在攝影行業領先全球、位處世界五百強的柯達,無聲無息地被數碼時代淘汰,宣布破產。當索尼在數碼技術領先同業之際,數碼相機被手機取代,自此業績大幅倒退。手機老大哥、曾擁有七成市佔率的諾基亞也好景不常,被蘋果智能手機擊敗。

商業模式的發展也類似。在內地,馬雲的淘寶電子商貿在二○一二年錄得逾一萬億的銷售量,使不少傳統零售巨頭大受打擊。此外,馬雲的「餘額寶」推出後短短十多天,便吸納六十億元存款,目前更達到數千億元,嚴重威脅傳統銀行業務。WhatsApp、Line和微信等應用軟件的出現,更改變了電話使用者的習慣,傳統的長途電話和短訊業務盈利大減。

香港有很強的全球化基礎,包括法治、自由市場經濟、資訊自由流通等,在安永和經濟學人智庫(EIU)的《二○一二年安永全球化指數》當中,香港更是全球六十個最大經濟體系中,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地方。可是,我們好像只是一直被動地參與這個進程。因為政治原因,港人更能接受「世界公民」的身份定位,卻鮮有主動提出和參與制訂新規則和秩序。除了強勢的金融行業,香港近年似乎沒有甚麼新興行業處在世界領先的位置。另外,對於全球化可能會帶來的貧富差距問題,以及如何裝備具有全球化競爭力的人才,香港是否已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