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所謂知史而後興。不能靜下心來思考的民族,是危險的。」吾人讀史,常讚美德國是個偉大的民族,皆因他們能正視歷史:德國人將屠殺猶太人的紀念碑建在城市的心臟,巨大的無字墓碑沉甸甸地提醒着這個民族歷史上的過錯和痛悔。
反觀日本,從來不敢正視歷史,安倍政府上台以來,甚至狂言要把「侵略」、「南京大屠殺」從教科書中抹去。當然,也有像前首相村山富市夠膽表示,日本需要深刻反省此前犯下的戰爭罪行,同時向全世界表明今後將堅決走和平、民主主義以及國際協調的發展道路。可惜,日本的絕大多數首相都是好戰,多熱衷參拜靖國神社,且一味要修憲。事實上,日本的「和平憲法」早已名存實亡,自衞隊也早已不再「蝸居」在島上,而是以參加聯合國「維和」名義走向環宇。如果說「美帝亡我之心不死」,那麼日本亮劍中國,堅持釣魚島是他們的,另一場甲午之戰並非沒有可能。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有一段祝福語:「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鑑。讓孩童不再驚恐,讓母親不再泣嘆。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這段話是對亡者的告慰,也是對戰爭的控訴。不過,我們譴責日本不敢正視歷史之餘,我們又有沒有反躬自省,正視過去一些不光榮的歷史?內地藝術家張大力《第二歷史》慨嘆「有圖未必有真相」,皆因中國的「歷史圖片」最愛修補,像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便經常被「修掉」了!
對於一個民族災難的見證,我們要有勇氣去正視,就像統一後的德國成立了「前東德國安檔案聯邦管理局」,管理整理檔案,以供國民調閱觀看。我們對過去犯錯的歷史一味否認,有助於民族的思考、反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