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妥協讓步 順勢而行

在香港政改問題上,朝廷一般不會聽取香港民意,準確地說,不會聽取她認為有礙自己政治權威和管治權威的民意。不過,若民意形成了「有動員目標」的巨大壓力,權衡評估之後,北京也會「從善如流」,作出妥協讓步。到時,朝廷及其吹鼓手們當然不會承認自己是在壓力面前讓步,而是從「大局出發」、從「長遠利益」出發、從「凡是有利於香港繁榮穩定的事情中央都一定會做」出發,順應時勢,「高瞻遠矚」地決策。總之,立場調整了,妥協退讓了,面子也還要掙足。這個時候,港人和輿論最好不要「不依不饒」,而是要肯定讚揚朝廷的理性、睿智、務實、有大局眼光、有寬廣的胸懷、「心裏裝着老百姓」……這樣就皆大歡喜也,這樣就會讓北京覺得自己很英明、很正確也。

三十多年來,從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簽訂中英聯合聲明、制訂香港《基本法》、到九七回歸後一步步推行政改,在民主、普選問題上,北京和英倫和香港人「拉鋸」纏鬥,是不斷妥協讓步的。要是按照中共信奉馬列、信奉毛澤東思想的「原教旨主義」,是根本不可以有「一國兩制」的政治設計的。但不可能的事在鄧小平手裏成了可能,成了現實,這是多大的妥協讓步?按照中共對「國家學說」、單一制也即中央集權制的「正確理解」,是不可能接受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全體議員由一人一票普選產生的,在中英談判時,北京一直堅持對此必須「協商」委任產生,直到最後,才接受了「選舉」概念,才會在制訂《基本法》時承諾「雙普選」,這又是多麼大的妥協退讓?

二○○五年政改沒有通過,因為反對派要求「普選時間表和路線圖」。二○一○年,北京就給出了時間表、路線圖,還在最後時刻再讓步同意增加「超級直選議席」。上述妥協退讓,皆順勢而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