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報告惹爭議 第三跑道難成事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爭議未息,機場第三條跑道又點起新火頭。機管局發表的環評報告承認工程會對中華白海豚等海洋生態造成影響,雖然提出多項緩減措施,但環保團體依然不收貨,指報告不盡不實,數據令人質疑。築室道謀,三年無成,面對來自社會的巨大爭議及阻力,第三條跑道工程能否順利展開,實在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環評報告厚達三呎,可謂洋洋大觀,機管局聲稱這是歷來最全面的環評報告,而多位經濟學者及航空業代表亦為當局背書,力陳第三條跑道落成後,不僅可解決機場容量飽和問題,還可創造十四萬個職位,經濟效益遠超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不過,報告承認跑道拓地工程將造成六百七十多公頃海床永久受損,影響中華白海豚等海洋生態,所以採取多項補救方法,包括減少填海面積約兩成、採用新挖泥技術、船隻改道,以及將跑道以北約二千四百公頃水域指定為海岸公園等等。可惜,環保團體並不賣帳,有人擔心工程將導致中華白海豚絕迹甚至死亡,有人認為減噪音建議不能解決核心問題,有人批評空氣污染評估缺乏實質數據支持。

誠然,第三條跑道是本港歷來最昂貴、填海面積最大的基建工程,引起各種質疑和爭議不足為奇,關鍵是如何在發展與環保之間取得平衡,肆意破壞環境固然不容許,因噎廢食也不可取。最令人擔心的是,社會愈來愈政治化,港府動輒得咎,連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也鬧得滿城風雨,遑論規模更大、牽連更廣的機場新跑道,如果當局不能消除公眾疑慮,排除社會阻力,新跑道計劃恐怕只能淪為空談。

除了環保問題之外,建造成本亦是爭論焦點之一。根據當初的預算,第三條跑道造價是一千三百多億元,最新估價則可能增至二千億元,平均每名市民負擔近三萬元,有人擔心成為另一項大白象工程,不是沒有道理。第三條跑道原本計劃今年內動工,二○二二年落成,但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這個如意算盤未必打得響,而愈遲動工,造價只會愈高,隨時成為無底深潭。

時間不等人,隨着亞太地區快速發展,尤其是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及第一大旅遊國,區內對航空運輸的需求不斷上升,鄰近地區無不爭搶這個蛋糕。新加坡樟宜機場計劃建造第四條跑道,韓國首爾仁川機場更準備興建第五條跑道,而上海浦東機場第三條跑道早於○八年落成,第四及第五條跑道亦即將啟用。香港枉稱國際航空樞紐,卻還在為第三條跑道爭論不休,可謂咄咄怪事。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香港固有優勢不斷消失,競爭力每況愈下,長此以往,失去航空樞紐地位只是遲早的問題,正如失去全球第一貨櫃港一樣,此情可待成追憶。港府警告本港機場容量最快一九年飽和,興建新跑道刻不容緩,這個道理人人都知,問題是,如果社會繼續內鬥內耗,如果當局依然束手無策,第三條跑道只能成為無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