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長贈米 獨居耆老感恩

近年百物騰貴,柴、米、油、鹽「樣樣加」,令基層長者生活愈見困難。為秉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八年起舉辦「粒粒顯關懷」贈米計劃,透過長者住屋及志願機構為長者送上白米。計劃多年來端賴各界善長支持,每分每毫的捐助皆屬彌足珍貴,不但讓一眾長者米缸繼續「常滿」,亦將關愛延續下去。

「後生嗰陣出海打魚,有咩風浪未見過?有次隻船撞山,成船五十幾人死咗廿幾個,我都係攬住支船杆一路死頂,先叫執番條命!」現年八十二歲的黎金木年輕時以捕魚維生,一直以海為家,退休後獲編配長者屋才「埋岸」定居。漁民生涯歷盡生關死劫,令木伯學懂知足,「老人家冇咩望,都係想開開心心、有啖飯食就已經心滿意足。」

木伯:清茶淡飯也可貴

不過,木伯早年與妻子離異,獨力撫養五名兒女成人已用去大部分收入,子女長大又各有家庭負擔未能供養,退休後只能靠綜援金維生,坦言人在晚年,即使一餐清茶淡飯也得來不易。猶幸自入住長者屋後,木伯即受惠於贈米計劃,得以減輕負擔,「依家咩都咁貴,有時想加餸都要諗過度過,好在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每個月都送米畀我,先叫冇咁難捱,真係好多謝啲善長!」

婆婆:經歷戰亂更覺珍惜

至於同為八十二歲的李群則曾經歷戰亂時代,憶及當年的艱苦歲月坦言仍猶有餘悸,「打仗嗰陣每日白米配得嗰幾両,仲要係得啲摻咗沙石嘅『米轆』(白米碎)!」群婆婆於戰後曾任職製衣女工,「死捱死抵」養育五名女兒成人,退休後則以綜援維生,「以前做衫有個工序叫『漿水』,啲水長時間浸過膝頭,搞到依家有風濕,綜援先得嗰幾千蚊,但打支針已經要成二百蚊,惟有喺食嗰邊慳啲,好在依家個個月有米拎,都叫冇咁擔心!」群婆婆再三感謝善長支持,坦言每次獲贈白米均感到幸福。

平田邨服務設施大樓社監黃梅珍表示,贈米計劃不但減輕長者的經濟負擔,更送上一份關愛,「呢度全部老友記都係獨居,當中大部分都拎綜援,所以佢哋每個月都好期待派米嗰一日,因為贈米令佢哋知道社會仲有好多人關心佢哋。」黃希望善長繼續支持贈米計劃,令受惠長者得到的愛與關懷永不間斷。

捐款編號︰16333

記者︰呂耀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