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症是由尿酸過高引起,患者以四十歲以上人士及男性居多,當中亦包括家族遺傳因素。當尿酸於血液內的濃度過高,尿酸晶體便會沉積在關節內,引致急性痛風。發病時,病人的單個關節(多見於大腳趾、膝蓋、腳踝等)會出現紅腫、發熱和劇痛,部分病人更會出現頭痛或發燒。一般來說,疼痛會於數天後減退;當病情惡化,痛楚會持續更久或經常復發,影響患者關節的活動能力。
痛風症的藥物可分成急性治療和長期控制兩類。治療急性痛風,醫生會處方非類固醇止痛藥以紓緩痛楚,例如Indomethacin、Naproxen等,其副作用為腸胃不適,建議飽肚時服用。另外,秋水仙鹼(Colchicine)亦是常用的痛風止痛藥,可能會引起腹瀉或嘔吐等副作用,如遇以上情況便須停服。
對於經常復發的病人,醫生則會考慮處方降尿酸藥別嘌醇(Allopurinol)。它可以抑制尿酸分泌,降低血液尿酸水平,預防痛風發作,較嚴重的副作用為皮疹,一旦出現必須立即停用。
除了藥物,飲食控制對治療痛風亦很重要。患者應減少服食普林(Purine)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產、豆類等,因普林經身體代謝後會變成尿酸。此外,病人也不宜喝啤酒,應多喝水,以助排出尿酸,減低復發機會。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