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是父親節,首先再祝我的父親和天下父母幸福快樂。筆者拜讀了著名作家賈平凹的《關於父子》一文,寫中國人如何通過做一位「嚴父」,來實現父慈子孝的崇高理想。當中談及了很多我們作為兒子時如何害怕不苟言笑的父親、到為人父親又如何板起臉來建立自己的權威、卻無底線地容忍小孫兒的任性無理。
這是中國文化告訴我們「應該」的父子關係!儒家文化對中國社會運作和人生秩序有積極意義,但是其作為規範社會運作的本質,不能否定會使中國人在家庭關係當中受到教條式主義的約束,例如父親的慈愛和兒子的孝順,都必須符合一套格式化的「父父子子」行為,否則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父慈子孝。這種評價心態深入民心,可以說是中國人形式主義的一個經典例子。可惜這卻往往讓人們忘記了家人之間真正應該有的關懷,是一份發自內心的愛。如何保護這種最原始的愛,免受形式主義的侵害,應該是今天我們反思儒家文化在家庭中作用的最重要思考。
文章中所提及的很多社會問題,例如兒子要陰聲細氣的對父親說話才是孝順,正是儒家文化形式主義對人們性格和心態扭曲的結果。我們正需要反思。這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在步入當代社會,面對新型經濟、社會和政治結構時,如何革新的大問題。中國人正處於自己的「文藝復興」關鍵期!在家庭關係形式主義的問題上,我不能不打倒孔家店。對於家人,我只會說一句:我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