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白皮書」出台後,發起佔中的人說,本來未決定六二二投票又或佔中的市民,反而打定主意要參與了。
壓力愈大,反抗力愈大,白皮書起打擊抑刺激作用不好說。但白皮書的出台,就像過往的京官說了重話,既期望市民解讀,又怕人民過度解讀,最終不知如何讀法。喊出來的政治想法經常擔心人民錯讀,從政治的角度看,便不是人民冥頑,而是管治者的表達技巧拙劣。
也有人說,沒全看完白皮書,自然未盡了解;言下之意,有啥資格批評。
道理便是沒看完的書,沒看過的電影,憑甚麼寫書評、影評,聽起來言之成理。白皮書兩萬多字,全看完的人怕且不多,但聽到特區無主權、無治權,更無所謂剩餘權力,多數人已自然有感覺,有感覺便有取向。
搞政治不是搞研究,學術研究要詳盡,政治參與重感覺,是看電影不是寫影評,王晶、王家衛的分別,不用看完甚至不看都知甚麼回事,不是看完電影才買票,是買了票才進場;人民對執政者感覺不好,自然倒向在野黨,沒有人會完全明瞭政策才有政治取向。
莫說西方民主社會,就是專制政權的元首,說起話來都知道要言簡意賅,對政策有想法不奇怪,把想法說出來便要有技巧,政綱可以是萬言書,但說出來「改變」兩字已足夠。
傳遞不了訊息,甚至傳遞錯誤訊息,事實就是從政者愚魯,令多數人傾向政治對手,人民無所謂是賢是愚,只有對從政者是否受落的結果。
「白皮書」本該有政令宣導的效果,就算寫出來免不了繁,但說出來就是要簡,叫人全部看完不過屬政治癖之流,不懂搞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