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聯合執政黨之一的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及另一執政黨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就解禁集體自衞權一事,分歧頗大。使安倍希望在二十二日,本屆國會閉幕前達成的執政黨協議落空。不過為避免聯合執政出現裂痕,公明黨也稍作讓步,同意有限度解禁的新方案,並和安倍領導的自民黨達成基本共識,開始着手體現「極為有限度地解禁」範圍的文字。
一九七二年,日本政府發表並沿用至今的解釋是,《憲法》允許「為維護本國的和平與安全,為其生存而採取必要的自衞措施」,結論是禁止行使集體自衞權。即便國際法上的集體自衞權,在日本也不能超越日本憲法容許的界限。而近年日本爭論的集體自衞權,主要是作為美國的同盟國,能否在美國受攻擊時出手協助。以此定義,美國所到之處都會有日本的存在,如此解禁集體自衞權將導致自衞隊海外活動失控擴張。
對修憲的分歧矛盾,不只存在朝野各黨內,在日本民間及國際社會也引起反響。美國自身兵力緊缺,還要保住歐洲話語權,自然希望日本增援,緩解亞太壓力。於是安倍和美國一唱一和,自編自演了中日軍機衝突的驚險大片,就是要傳達日本安全正受威脅,解禁集體自衞權是出於對自我的合理保衞。美國等西方國家確實為一己之利縱容安倍野心,但會否因此檢芝麻丟西瓜,與亞洲其他國家建立矛盾,倒不見得。另外在日本國內反對聲浪亦此起彼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就批評指「這會讓日本年輕人在海外戰場殺人或被殺」。
不過,擇惡固執的安倍不會為此所動,修憲相信仍會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