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高處不勝寒 唔怕辣招怕崩圍

有土斯有財,這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買樓就是最好的投資。其實,在「萬般皆下品,唯有樓價高」的今天,持有這種觀念的已不止於中國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樓價已連漲七季,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樓價超越歷史水平,而香港則成為過去一年樓價升幅第二大的地區。基金組織警告,樓價急升成為經濟穩定最大威脅之一,若不採取防範措施,一旦樓市崩圍,後果不堪設想。

基金組織的警告顯然不是無的放矢,更不是危言聳聽。過去一年全球樓價平均升逾百分之三,新興市場上升速度最快,其中香港升幅約一成,僅次於菲律賓,排於全球第二位,泡沫風險由此可見一斑。事實上,基金組織的報告與其他類似的國際調查不謀而合。早前有美國研究機構指出,香港樓價中位數對家庭收入中位數的比率已躍升至十四點九倍,連續四年冠絕全球,屬於最難頂的「嚴重難以負擔」程度,即使港人不吃不喝不花不用,也需要約十五年時間才能供完一個四百萬元的細小單位;而英國《經濟學人》的報告亦顯示,香港樓市泡沫指數蟬聯全球之最。

事實證明,港府近年推出連串壓抑樓市措施的成效並不顯著,即使雙辣招令熾熱的樓市趨於平靜,交投變得稀疏,但也無法令樓價明顯下降,反而最近在辣招鬆綁的刺激下,一度沉寂的樓市蠢蠢欲動,個別二手成交甚至創出歷史新高。實際上,壓力愈大,反彈愈大,隨着辣招效應逐漸消退,樓價掉頭回升,泡沫危機再現,這才是最大的隱患。九七年樓市泡沫爆破,不僅導致遍地負資產,而且嚴重打擊經濟,香港幾乎陷入萬劫不復之地,歷史殷鑑不遠,如今似曾相識,豈能不令人擔心。

到底甚麼措施才能令樓價馴服,避免出現泡沫呢?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大量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正如世界銀行曾呼籲各地政府定期審視土地用途,確保供應具彈性。可惜說易行難,看似簡單的答案,做起來一點也不簡單。前朝政府無所作為,坐視樓價不斷飆升,房屋問題尾大不掉,現屆政府雖想撥亂反正,奈何阻力重重,寸步難行。以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為例,前期撥款申請受阻於議會,鬧得滿城風雨,甚至引發衝擊立法會的鬧劇,不知何時才能通過,遑論落實整項計劃。香港本來就是地少人多,土地資源嚴重缺乏,加上社會泛政治化,弱勢政府動輒得咎,這也不能開拓,那也不能發展,解決房屋問題又談何容易。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目前的樓市予人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起震盪。尤其是外圍因素不明朗,地緣政治緊張,加上香港政爭愈演愈烈,佔領中環甚囂塵上,這些都可能成為壓垮本港樓市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旦泡沫爆破樓市崩圍,殺傷力也許比當年更嚴重更可怕。弗備難,難必至,港府作好應變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