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爺預估財政結餘,幾乎每年都估錯,皆因近幾年歐美經濟表現不佳,金融風暴之後還有海嘯,既有美國二按,又有歐債危機,特區又屬開放型經濟,易受外圍因素影響,財爺只顧歐美,便年年看淡,做的不是赤字預算,也是保守預算;結果大家都知,特區庫房愈積愈厚,民生卻愈來愈艱苦。
個人遊數字年年飆升,阿爺明示可檢討,於是乎特區政府也叫大家提供一下意見,即是從原來的研究如何提升接待旅客能力,一下子變成研究如何調節個人遊數字;偏偏不說猶自可,說完了零售業便有數據出來,銷售額大幅下降,尤其在金飾、名牌方面。
個人遊這課題,香港人人可有感而發,最沒資格說話的怕且是財爺;過去幾年,每年預估特區經濟都只看歐美環境,外圍因素,財爺如果真有注意個人遊的利弊,早就把個人遊之利納入財政預估之中,也不至於經常估錯。
減少個人遊數字,會影響特區經濟和就業機會,是大家都知的普通常識,財爺卻要寫網誌昭告。凸顯的問題是,財爺過去為何沒看見個人遊增加之利,現在又只見減少個人遊之弊;是不是過去為了做保守預算,刻意看不見利好勢頭,如今這勢頭有減緩之勢,倒要多做文章。
個人遊有助特區經濟,不用財爺說,之所以成問題,就表示個人遊不是愈多愈好,不是純經濟問題,而是一個包含文化、政治、損益分配的社會問題。
特區彈丸之地,個人遊每年倍增,政府卻如財爺一樣,多年來視若無睹,聽任中港矛盾急劇深化。
要是阿爺不作聲,還在研究提升接待能力,照樣報喜不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