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兩岸軍事對峙,金門是台灣的前哨陣地。兩岸由敵對到和解,以至今日的和平發展,金門早已脫下了軍事裝備,改頭換面以觀光來招攬遊客,和善地向外界招手,不見往日的硝煙。兩岸最早的「小三通」就是由金門開啟,至今還是有許多台灣客和陸客經由金廈航線來往兩岸。兩岸一線牽,金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另一方面,國軍兵力持續精簡,金門外島軍事單位陸續裁撤。多個離島指揮部降為守備隊,金門、馬祖、澎湖防衞指揮部大都是中將位階,但隨着情勢轉變可能降為少將指揮官。金、馬、澎防衞部,因所屬單位陸續降為守備大隊及守備隊,兵力也大為減少,像金門守軍到七月將只剩三千人。
過去金門作為戰略要津,現在於形象和作用上都大為改變,在時代的變遷下,金門不再披上戰袍。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炮戰」,戰事激烈,是兩岸最深刻的教訓。那時,毛澤東發動金門炮戰,有指他是要保住台灣領土,不讓美國掠取,不管如何,這一場戰役卻讓兩岸親情備受衝擊,經過數十年時間,兩岸的感情才得以彌補。
其中,馬祖可說是前線的前線,其性質與金門稍有不同。當年,在馬祖東引的火力相當強,是國軍「打擊火力」的前進基地。這次雖然馬祖軍力略為精簡,但地位不受影響,可見台灣在開放中仍有顧慮與隱憂,目前國軍在東引還是維持相當的軍力。
「金門防衞司令部」赫赫有名,擔任過司令的都是軍中佼佼者,當年轄下有十萬大軍,歷經「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炮戰」而聞名國際,金防部的最高首長司令官均拜陸軍上將。金門的軍事風貌已改,還討論今後要建賭場,徹底棄軍從商,留下的只有碉堡,見證兩岸曾經走過的敵對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