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劏房環境惡劣,有研究抽查廿間劏房的室內細菌、真菌及灰塵樣本,發現七個劏房的樣本未能符合香港空氣質素指標,空氣總細菌含量過高,其中位於大角咀及葵涌的劏房空氣樣本含菌量更「爆錶」,威脅住戶健康。
浸會大學與世界綠色組織去年七月至九月,於荃灣、旺角、觀塘及葵涌區為廿個劏房進行測試,結果七個單位樣本的室內含菌量,超出良好級別的每立方米的空氣總細菌含量不多於一千個CFU單位,錄得每立方米一千一百六十八至爆錶的六千五百三十五個CFU單位,爆錶單位分別位於葵涌及大角咀。前者為一百五十呎單位,月租三千八百元,有三名成人同住,室內滿布衣物及雜物;後者位於一樓,附近後巷衞生情況惡劣。
研究又以問卷訪問四十一個劏房戶,每人平均居住面積僅四十一點四平方呎,較房委會擠迫戶標準更差;逾八成指曾在家中或大廈範圍發現蟑螂、近半指有老鼠,逾四成稱潮濕天氣會有霉菌,也有逾半認為室內空氣不流通及大廈公共衞生情況惡劣。進行調查的浸大生物系副教授賴嘉雯指,劏房內雜物多環境惡劣,部分單位附近為後巷、食肆或垃圾站等,但為避免灰塵及真菌入屋,影響幼童呼吸系統發展,建議劏房戶若室外環境惡劣,應避免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