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房屋問題,政府提出不少拓土建屋大計,除了發展新界東北、填海造地、市區見縫插針、改變土地用途等,舊區重建亦是重頭戲之一。可惜當局舊區重建缺乏全盤規劃,一味零敲碎打,大多是單棟孤立式的「牙籤樓」,不僅解決不了房屋問題,而且影響市容,浪費土地資源。
市建局早前在土瓜灣推出一個小型重建項目,僅提供一百多個單位,沒有贏得多少掌聲,反而引起不少爭議,輿論最不滿的是當局重建缺少整體規劃。土瓜灣舊樓林立,殘破不堪,五十年以上舊樓少說也有數十棟,由於每棟樓的建築質量及維修情況不同,居民對重建的意願不同,根據現時的「需求主導」啟動重建,該區重建不知要拖到何年何月。更令人詬病的是,逐樓收購單棟發展的模式,對解決房屋問題幫助有限,而且無法提供教育、醫療、娛樂、休憩等配套設施,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土瓜灣的居住環境。
其實,土瓜灣擁有地利,重建本來大有可為。土瓜灣位於傳統商業重鎮尖沙咀及正在大舉發展的啟德新區之間,鄰近郵輪碼頭及九龍城碼頭,地鐵沙中線橫穿而過,加上區域範圍大,堪稱市區難得的黃金地段,可塑性極大,只要做好整體重建規劃,引入私人發展商合作發展,土瓜灣其實不難由醜小鴨變天鵝,打造成有如藍田麗港城及沙田第一城般的大型社區及超級城,問題只在於當局有沒有眼光和決心而已。
說來可悲,土瓜灣重建同其他大型基建一樣,都是好事多磨。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港英政府為配合啟德發展大計,發表「東南九龍發展綱領研究」,首度提出「區域為本」重建策略,建議將紅磡、土瓜灣、馬頭圍、九龍城綜合發展。回歸之初,港府也多次強調土瓜灣重建須作綜合規劃。但時至今日,土瓜灣綜合重建仍然無影無蹤,雖然市建局在此區推出八個重建項目,但多以重建舊樓為主,項目零碎,無補於事。事實證明,單靠市建局推動市區重建,不僅事倍功半,而且遲早無以為繼。土瓜灣重建拖足二十年,可謂特區政府志大才疏、蹉跎歲月的縮影。
與土瓜灣一樣亟待重建的舊區不少,如深水埗、大角咀、觀塘、長沙灣等,重建一拖再拖,不但令無殼蝸牛失望,而且建造成本不斷上升,成為無底洞。二十年前,土瓜灣收樓賠償每呎只需二千至三千元,現在漲至一萬元以上,加上建築費用上漲,重建成本激增數以倍計,單是十大基建目前已超支逾千億元。儘管港府現時財政儲備充裕,最終恐怕也難以填補基建頻頻超支的無底洞。看來,香港未來出現所謂「結構性財赤」並非「狼來了」,但原因不是安老、扶貧等社會負擔上升,而是港府施政無能,導致基建嚴重超支。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港府拓土建屋寸步難行,除了社會泛政治化、反對派阻頭阻勢,更因為港府鼠目寸光,毫無章法。要走出這個困局,必須有全新的思維,港府做得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