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鏡易招角膜炎 矯視恐變弱視

年紀小小便成「四眼一族」,父母難免「肉赤」。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系提醒家長,安排子女接受減慢近視加深的治療前,需清楚成效及風險。該系回顧過去十年於威爾斯親王醫院求診個案,發現所有感染性角膜炎個案中,近四成因矯視「OK鏡」(角膜矯形術)所致,有患者佩戴後嚴重感染流膿,視力難再恢復。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講座教授譚智勇指,角膜受損或感染後會永久留疤,平均只可恢復七成視力,更有患者需接受角膜移植。

「痛到似畀玻璃鎅,不停流膿!」廿多歲的陳小姐憶起十二歲時,戴OK鏡僅一年便嚴重不適,曾求醫急症室惟沒改善,轉介眼科醫生時發現角膜已嚴重潰瘍,入院治療一個月後,左眼角膜嚴重受損,至今僅能靠正常的右眼視物。

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楊樂旼指,佩戴OK鏡有如「箍牙」,以高透氧度硬性隱形鏡片,將眼角膜改變至理想弧度,以控制近視,晚上睡覺時佩戴,日間便毋須戴眼鏡。不過,睡眠時淚水分泌減少,兼不自覺「捽眼」,會令角膜上皮細胞損受損,增加細菌入侵致角膜炎的機會。若未及時求醫,角膜會留下永久疤痕甚至穿孔。該系名譽臨床導師陳頌恩亦曾遇女童戴OK鏡後角膜潰瘍,治療後反「倒蝕」七百度散光,並有眩光等後遺症。

部分患者僅回復70%視力

中大回顧過去十年共十八名感染性角膜炎的兒童中,八成三因戴隱形眼鏡引起,三成八個案因戴OK鏡而受感染;角膜炎患者中,六成二人感染較「惡」的假單胞菌,大部分人處方抗生素後痊愈。但研究團隊同時收集香港眼科醫院十年數據,該院廿三宗因OK鏡致感染性角膜炎的患者,平均住院十五日,治療後僅回復七成視力。

該系助理教授任卓昇認為,家長應尋求眼科專業意見才決定是否讓子女戴OK鏡矯視,目前亦有較傳統的阿托品眼藥水,透過麻痹睫狀肌及將瞳孔放大,減慢近視加深。中大正招募合資格兒童接受低劑量阿托品眼藥水治療,冀研究低劑量療法的成效及副作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