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兩岸曲折道路

兩岸之間波濤起伏,往往看似柳暗花明又一村,但隨之而起的疑慮又將兩岸關係打回了原點,令人在冷熱中體驗兩岸關係的變化無常。

從一九八八年的兩岸交流開始到二○○八年之間,有一九九三年的辜汪會談,也有一九九六年的導彈危機,尤其民進黨陳水扁執政的八年,兩岸更是緊張的對峙,兩岸關係臨界冰點。

但到了二○○八年馬英九上台,國民黨重回執政寶座,痛定思痛,對於落後於情勢的兩岸關係急起直追,加之馬政府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有共同的語言,唱出同一曲調,開創嶄新的局面,看似輕舟已過萬重山。馬英九執政六年來,兩岸關係的突飛猛進,的確是為兩岸關係創造了和平的基礎。

兩岸之間的和平發展究竟應直線向前,還是面對波折必須曲線發展,由最近一連串發生的學運形勢來看,政府必要顧及人民接受的程度,不要過於急躁,求成心切,老百姓難以承受而有所反彈。所以求效率的直線發展反而易引起反彈受到衝擊,不如曲線發展,即曲折前進,雖需較長時間,必順利成功。

今兩岸政府或以為兩岸交流有助於相互了解,兩岸合作有助於雙贏互利,兩岸協議也有助於走上和平的康莊大道,這於二○一二年的大選中得到驗證,馬英九在推動兩岸交流的基礎上順利連任,這應是正面直線的思維。

難以意料的是反服貿運動的爆發,主因是兩岸交流愈密切,而台灣年輕一代卻不認同經貿可為台灣創新局面。

這次學運是對兩岸關係疑慮的大爆發,擔心兩岸經濟日漸融合,經濟因素轉為政治因素,這個社會心理不是突如其來的,只是兩岸政府沉醉在快速增長的互動關係中,而忽略了潛在的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