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是佛誕,有人會放生祈求積福。有環保團體發現,體形大、價錢大眾化的「沙巴龍躉」,近年成放生熱門品種,但因其屬人工雜交種魚類,如放生野外,恐污染野生斑類的基因庫,加上其生長速度驚人,當小型魚類不足以供其食用時,甚或會攻擊人類,呼籲市民放生時,應揀青斑及火點等超市有售的本地魚類,否則放生隨時變殺生。香港佛教聯合會提醒善信,放生時應盡量用來自自然界的生物,並考慮放生地的環境、時節,這才是有智慧的慈悲。
綠色力量聯同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過去兩年進行調查,發現本港多個熱門放生海域如西貢及荃灣,均有沙巴龍躉的蹤影,以西貢橋咀島為例,九十分鐘的生態調查,便觀察到八條沙巴龍躉出沒。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稱,沙巴龍躉是由龍躉與老虎斑雜交種,由於肉質鮮美,一般常見於酒樓食肆。一條成年的沙巴龍躉身長可逾一米,體重達數十斤,每斤價錢介乎六十至九十元,因價錢大眾化,加上體形龐大寓意積福多,成為放生的熱門品種。
程續稱,沙巴龍躉只需養八至九個月便可達一公斤重,由於生長速度驚人,因此需要大量食物,市民將其大量放生,周邊海域的小型魚類必定數目大減,導致生態失衡。他估計,上月在香港仔有人被大魚咬傷的意外,很可能屬沙巴龍躉所為。
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指出,市民近年放生的物種千奇百怪,蜆、八爪魚、蝦等物種已不足為奇,更甚者有人將大閘蟹等淡水生物在海邊放生,最終當然不能在海中生存。他又稱,曾目睹有人放生大批魚類,但隨即成為「釣魚郎」的囊中物,而放生的最終目的,是讓生物能持續地在環境中生存,故他呼籲市民放生應選擇合適的環境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