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律師公會否定公民提名,觸發泛民內訌。「大狀會」被視為泛民外圍組織,尤其與公文袋血脈相連,同氣連枝,這次另起灶爐,高唱反調,的確有點玄妙,但只要站得高一點,抓上政改之爭的主脈絡,便會摸到大狀方案的核心,發現一切並不教人奇怪。
按大律師公會的方案,表面上泛民親中各打五十大板,沒錯是否定了公民提名及政黨提名,但同時亦排抗愛國愛港及高門檻篩選標準,政改算盤打一輪,泛民最後是蝕了還是賺了?答案不言而喻。就算沒有了公民提名,只要轟掉愛國愛港的圍牆,移走候選人數目上限的篩子,拆毀須提委會過半數委員提名的閘門,泛民便能順利「入閘」,平安「出閘」,步上普選特首的擂台,這不正是泛民陣營的終極目標嗎?大狀方案中立中性的說法,不過是美麗的娛會而已。
說到底,政改之爭生死決鬥,佔中只是手段,鹿逐特首寶座才是目標。就講外國勢力吧,佔中若能攪亂香港,纏擾北京,亦是小利,滿足不了胃口,只有攻破特首篩選閘門,代理人有機會奪權,香港有機會變天,才算大獲全勝。從大狀方案可見,泛民主流已有默契,只要北京願意降低入場門檻,甚麼也可「有商有量」,所謂「三軌並行,缺一不可」,不過叫價籌碼而已。政改談判幕後操盤,只有不屬主流的激進派才坐在圈外,仍然陶醉在公民提名的興奮迷幻藥中。
當然,大律師公會拋出一個否定公民提名的政改方案,還有另一層功能,就是為泛民「溫和派」搭建下台階,有助掙脫激進派綑綁,放心跟北京談判。只是,時間上有點姍姍來遲,如果能夠早幾個星期出爐,最新一浪的公民提名攻勢便不會炒得這麼熱火朝天。難怪有人說,這份大狀方案時間不合,對「溫和派」來說,可說是遲來的春天。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