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學者方案兩面不討好

經過上海之旅中央官員與泛民主派議員直面討論政改議題後,雙方應該就對方的立場及理念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為下階段的接觸,尋找共識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市民不會期望短時間內中央與泛民會為政改找到雙方都可以接受的交集。

就以十八位學者倡議的方案為例,能否成為中央與泛民的政改交集,實在言之尚早,甚至難以樂觀。十八位學者既與泛民的主流派關係良好,又能與建制中的開明派有對話,其取態溫和務實,不走極端,彰彰明甚。以「公民推薦」取代「公民提名」,從憲制的層次講,沒有違反《基本法》對提名委員會權力的尊重,獲得推薦的特首參選人,需要經過提委會的認可,而提名門檻定於提委的八分之一,亦屬合理,可讓不同政見人士都有機會參選,篩選味並不濃烈。

十八學者方案公開後,雖然負責政改諮詢工作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肯定有關建議回歸《基本法》的軌道,但來自泛民及建制的批評聲音不絕如縷,有點兩面不討好。泛民激進派視放棄「公民提名」是投降派所為,是未打先認輸;而建制陣營則擔心要獲得兩個百分點選民(約七萬人)的推薦實帶有民粹味道,且對其他有意參選的人帶來壓力。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也表示,七萬人的門檻甚高,與其他地方一個百分點選民的門檻比較,對無政黨背景的候選人會帶來沉重的負擔,質疑會否造成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