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高鐵據政府說因工程困難會延遲建成。這是我早已預料,不過延誤這麼久確令人不快。
我早已預料,因為我的感覺是工程方面掉以輕心,或許因反高鐵一役港鐵及政府在立法會通過之後便鬆弛了。當年給立法會的經濟報告,我強調要在西九龍站地下有大拓展、大規劃,否則不易疏導人流,也浪費這龐大人流所包含的巨大商機。可是,報告過了立法會,在規劃方面似未採納建議,一切因循守舊。
香港沒有建設過高鐵,地鐵及東西鐵的建設要求低於高鐵。本來最佳的辦法是邀內地鐵路建設企業代建,即使地質極具複雜,工程不得一延再延,例如深圳至廣州南站高鐵所經的獅子洋隧道的天大難題也最終克服。香港循用傳統招標方法聘用跨國企業,也是沿用英國顧問為主的模式。面對高鐵這樣新的項目,不像公路、地鐵,一旦地質複雜,他們未必如內地企業那樣堅決攻堅克服,反而一層層顧問下去,拖拖拉拉,工時延誤,費用也會倍增。
香港工程承包制度早有問題,可惜政府與業界都不願面對。做得好,交貨及時的話,成本便大出預算;在九七年前如此,九七年後亦如此,最近更因勞工不足問題,似乎更為嚴重。高鐵一五年不能通車,延至一七年,這近兩年延誤實際代表巨大的機會成本,即使珠三角的城鐵等因温家寶當年犯錯停頓了不止兩年的建設,二○年的目標應難達到。香港還是落後,也只能是珠三角網絡的Q字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