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工程一味拖 管治無能禍不停

人們常用「龜行牛步」形容動作遲緩,其實香港基建的速度比烏龜爬行、老牛慢步還不如。原定明年完成的高鐵工程又出現延誤,無法如期完工,保守估計,因此造成的索償額及工程超支數以百億元計。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對此表示驚訝及失望,要求港鐵提交評估報告及盡快對外交代。實際上,港府管治無能,恐怕才是基建工程一拖再拖的根本原因。

廣深港高鐵全長一百一十公里,早於二○○四年列入國家「四縱四橫」高鐵計劃,其中廣深段於二○一一年落成通車,而只有二十六公里的香港段則因爭議多多而延至二○一○年才動工,原計劃一五年建成通車,進度本來已相當緩慢,饒是如此,依然無法如期完工,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事實上,截至去年六月底,高鐵承建商因工程問題提出索償的個案便多達四百三十六宗,索償額逾七十五億元。

對於延誤原因,港府要求港鐵提交報告解釋,這種推卸責任的模式,早已屢見不鮮。高鐵工程延誤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碰到技術困難,二是人手不足。港鐵現有多項工程展開,除了高鐵,還有沙中線、南港島線、西港島線等,對建造業人手需求極大,加上其他大型基建亦陸續開工,而港府又正加快興建房屋,在在需人,即使建造業近年大幅提高待遇,一時間也難以吸引到大量人力,滿足所有工程需求。

解決人力不足本來不難,新加坡及澳門近年大興土木,都引入不少外勞,其中新加坡外勞佔本地總勞動人口的一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前承認,大規模填海及引入外勞是新加坡經濟快速增長的原因,暗示香港亦應如法炮製。可惜,香港與新加坡雖有「雙城記」之稱,但在政治環境、施政能力等方面卻是天差地別,新加坡做得到的事,港府未必做得到,輸入外勞更是談何容易。

一方面是基建工程亟需人手,一方面輸入外勞成為禁忌,工程進度拖延何足為奇,而工程愈是拖延,成本愈是增加,成為財政黑洞,目前僅十大基建拖延而增加的成本,已逾千億元之巨。雖然港府窮得只剩下錢,但這些都是納稅人的血汗,如此浪費是不是太冤枉呢?港府早前以七年後可能出現結構性財赤為由,拒絕對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制度作出承擔,其實,基建工程延誤造成的經濟損失,恐怕才是香港日後可能出現結構性財赤的重要原因。

一葉知秋,高鐵工程延誤表面上是港鐵監管不力,實際上是港府管治無能的縮影。港英時代說做就做,效率驚人,將香港由一個「魚眼」變成東方之珠,回歸後歷屆港府管治無能,施政寸步難行,香港日益沉淪,結果東方之珠又變回魚眼,何止是令人驚訝及失望那麼簡單。中央政府收回香港後甚麼都不管,即使想管也管不了,以致香港亂象叢生,試問回歸又有甚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