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上海行戲幕已落 再溝通無足輕重

今次香江立法會反對派議員在上海和中央三位官員──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溝通交流二○一七年香港政改、普選行政長官問題,兩個多小時的「成果」是,反對派議員認為雙方態度友善,但分歧沒有收窄;中央官員則呼籲繼續溝通,「求大同,存大異」。

中方誠意勝反對派

這樣的結果,各方早就料到。可以繼續預料的是,上海之行後,中央和反對派議員的「繼續溝通」,還會是「態度友善,分歧難改」;還會是「求大同,存大異」而不得。

同時也可以預料,在香江府衙拿出「正式」政改方案之前,中央和反對派的溝通已不會再引起社會輿情的重視,因為誰都知道經過「上海座談」的大陣仗,接下來的「溝通」已經無足輕重。雙方的所謂「底線」和「誠意」都已露底和銷蝕。大家都在「靜候」正式方案出籠後的真正「決戰」。

其實,大家都知道,「上海座談」後,「溝通交流」式的演戲已經落幕。這場戲可以說是從中聯辦主任張曉明首次赴立法會和議員們「共進午餐」、發表「筲箕有用論」開始的。這之後,中聯辦回請立法會,「泛民」因不想走進「西環大樓」而不果。香江政改三人組的林鄭月娥設四場「早餐會」,請「泛民」和中聯辦官員「邊吃邊交流」,也效果不彰,北京與反對派的溝通交流一直受阻重重。

不過,戲幕既已拉開,總不能半途而廢,於是朝廷拿出「最大的誠意和決心」,請立法會議員赴上海參觀座談,主打戲就是要和反對派議員溝通政改,把張曉明開始的戲碼演下去,既是高潮又是落幕。為此朝廷對反對派到了「有求必應」的地步,務必讓這場「溝通交流」成事。

反對派一直「扭計」,在「香港前線」和反對派周旋作戰的朝廷駐港機構及其官員們對箇中艱辛委屈最有體會,也最是不爽。今次上海座談,張曉明算是有機會把這股「怨氣」發洩出來,以此表明在「溝通交流」問題上,中央的誠意遠遠超過反對派。張曉明說,不論社會上還是立法會內部,都有不利溝通的現象,比如他去年出席立法會午宴後,有議員要求中聯辦回請,「我們連宴請菜單都準備好了,卻突然冒出選址不當的問題,令人失望和費解」。

展現北京強硬一面

今次上海行,有「個別議員作政治挑釁」、「節外生枝」。張曉明還批評反對派議員提出的口號和方案「完全背離基本法,另搞一套」,不知是「真不懂還是揣着明白裝糊塗」,警告「再高的要價也不能違憲」……

三位中央官員中,張曉明的發言火藥味最濃,批判最烈,在「溝通交流」中展現了北京強硬的一面。看得出,三位中央官員的發言是有分工的,王光亞講述中央的總方針、總原則、總取態,將其歸結為「四個一」,分別是:「一個目標」,爭取如期實現普選特首;「一個基礎」,普選制度要按《基本法》辦事,任何繞過、虛化或削弱提名委員會實質提名權的建議都不符合《基本法》;「一個共識」,特首選舉制度要有利於選出一位愛國愛港的特首;「一份責任」,真誠希望所有立法會議員從大局出發,求大同存大異。

李飛的發言從法律切入,強調只有按照《基本法》規定,採用提委會提名才能防範「政治對抗」、「憲制危機」、「民粹主義」三大風險,表明朝廷的擔憂。張曉明則是政治批判,批反對派「玩嘢」,批他們和「外部勢力勾勾搭搭」,然而,正是他還要返港後和反對派繼續溝通,任務艱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