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小學達標率

香港教育局上個星期公布,今年起取消向個別小學發放學生中英數的基本能力達標率。目的是為了消減校內過度操練的風氣,減輕師生與家長的壓力。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根本的問題是為甚麼當初要搞這樣的標準和達標率。教育局負責的是教育,不是單純行政機構,要找一些業績成就和標準來爭強取勝。

能力標準或者在學理上有設立的理由。但是,制訂標準不是易事,就連中英數的能力也有多個方面、多種因素。複合指標有一個權重確立的問題,單項指標為甚麼取這個指標,不取別個?能力標準還有一個與年齡或小學年級適度的問題,用甚麼標準去決定、誰去決定等等。那些迷信科學、迷信學術,以為能力指標是客觀科學,容易制訂的,實際是不懂科學、不懂學術。以不懂來充懂並強加於社會,效果上屬造孽,傷害學生和社會。

小學要求達標率,標準本不科學,達標率便沒有意義,純屬行政人員與專家搞出來的管理手段,與教育無關,甚或違反教育原則。

小學教育為甚麼定六年,不定一年,因為教育屬一個長的過程,需要潛移默化。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不是如工廠生產線那樣標準化,強求一致只會傷害挫敗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達標率只是如馬場競賽,投注者有喜有悲,但作為競賽者的小學生,只有壓力和強迫。而在壓力下成功者,容易變得功利,變得只懂操練,不懂學習;失敗者則可能一世受打擊。這樣的達標率絕對是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