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心絞痛 成效94%

【本報訊】冠心病患者一般要接受「搭橋」手術或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但若動脈栓塞嚴重,或不宜做手術。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研究發現,因應患者病情及體質處方中藥,冠狀動脈收窄程度最多可減一半,五成患者三個月內可達致療效。

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講師張紅霞指,中醫認為冠心病屬胸痹和心痛,病因多為臟腑虛損、飲食不節、過於勞累及七情鬱結,治療一般以益氣、養血、助陽和滋陰,及活血、滌痰、散寒、理氣和解毒的中藥組合,「通補兼施」。

該學院臨床觀察了三十一名冠心病患者,包括廿三男八女,年齡介乎卅八至八十七歲。全部人經西醫掃描確定有一條或多條冠狀動脈病變,狹窄程度由一成半至完全收窄,伴有胸悶痛、心悸等。十一人屬中度狹窄,收窄程度介乎五成至七成四,有明顯心絞痛並影響生活;十五人為嚴重狹窄,收窄七成半至百分百,並拒絕「通波仔」。另有五名嚴重狹窄患者則曾「通波仔」失敗,並對「搭橋」感憂慮。

服藥療程 免通波仔

中醫師按患者病情及體質調配中藥,治療廿一日至十六個月。有十七名患者服中藥後再作血管覆查,當中十四人的動脈狹窄程度降低一成至五成。卅一名患者中,大部分人主要徵狀消失或基本消失,七人徵狀減少及減輕,其餘三人無分別。

張紅霞指,中醫藥治療心絞痛的有效率達九成四;近八成患者可於半年內改善動脈狹窄,當中五成人三個月內已可將狹窄程度降一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