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重建牙籤樓 不如打造超級城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古往今來,安居樂業都是老百姓的最大心願,尤其是今日香港房屋問題嚴重,多少無殼蝸牛望天打卦,但求有個立錐之地而不可得。港府將房屋問題列為施政重中之重,千方百計覓地建屋,奈何阻力重重,舉步維艱,連重建舊區也是進展緩慢,杯水車薪。

繼早前宣布斥資十八億元在深水埗展開一項重建計劃後,市建局又啟動土瓜灣一幢舊樓的重建計劃,涉及二百四十個家庭及八個地下商舖,這是需求主導計劃中的第九個重建項目,顯示市建局有意加快舊區重建步伐。然而,與多數重建計劃一樣,該項目規模細小,重建後只能提供一百五十個中小型住宅單位,是名副其實的牙籤樓,可謂聊備一格,從增加房屋供應的角度來看,連杯水車薪也談不上。

現屆政府解決房屋問題的決心毋庸置疑,只是由於受制於土地供應不足,發展新界又往往受到當地居民和環保團體反對,拓土大計舉步維艱。規劃署剛剛完成錦田南及八鄉土地用途研究,除了西鐵錦上路站及八鄉維修中心上蓋可發展八千多個私樓單位,鄰近的十二幅地皮亦有潛力大興土木,預料該區總共可建三萬三千多個公私營住宅單位,容納近十萬人。計劃美則美矣,可惜消息一出即遭到當地居民激烈反對,最終能否落實建屋大計,實在令人懷疑。

相對於發展新界阻力重重,加快市區重建顯然比較實際,也比較容易,只要賠償和安置合情合理,絕大多數舊樓業主願意接受重建。眾所周知,現時全港約有四千幢樓齡逾五十年的舊樓,不少存在嚴重失修和殘破問題,而且充斥大量劏房和天台屋,居住環境惡劣,安全隱患多多。過去當局一直沒有正視問題,直到年前馬頭圍道發生四死兩傷的塌樓慘劇,當局才如夢初醒,揚言加快舊樓重建。然而說者自說,市建局資源畢竟有限,每年最多只能落實五、六個重建項目,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況且,不少重建項目地盤細小,規模不大,充其量只能興建牙籤樓,以致往往出現虧損,長此以往恐無以為繼。由此可見,市建局獨力難支,要加快舊區重建,必須由港府出面,邀請大財團合作,才有可能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效。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過去私人發展商之所以對舊樓重建缺乏興趣,皆因多數項目規模細小,根本無利可圖,只要當局重新規劃,令重建項目形成較大的規模效益,加上有完善的配套及設施,將舊區打造成超級城,自然可以吸引發展商參與。事實上,舊樓遍布市區,不少更是位於黃金地段,發展潛力遠高於新界,加快重建步伐,一可以增加房屋供應,二可以消除安全隱患,三可以改善居住環境,四可以美化整個市區,有百利而無一害。很明顯,解決房屋問題的辦法就在眼前,關鍵是港府有沒有決心和魄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