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文化差異 敵友親疏

在印度洋南部搜尋失蹤馬航客機的我國「海巡01」輪,四月四日在海中接收到三十七點五千赫脈衝訊號,與飛機墮海後飛行記錄儀發出的訊號脗合。翌日,該輪在距離首次接收訊號坐標兩公里處,再次接收到同一頻率脈衝訊號。

四月六日,在「海巡01」輪接收到脈衝訊號坐標五百公里外海域,澳洲搜尋隊伍亦探測到訊號,且非一個,而是可能分別來自同一飛機的飛行記錄儀及駕駛艙對話記錄儀的脈衝訊號。

然而,中澳搜尋隊伍在兩個相距五百公里搜尋點接收的脈衝訊號,距離太遠,不可能同屬來自失蹤的馬航客機。因此,誰對誰錯,有待進一步追查。但無論如何,若細心觀察兩國的表現及傳媒報道,不難發現頗多可圈可點之處。

我國隊伍所用儀器頗為「山寨」──以手攜式探測儀繫於長棒上,由坐於吹氣筏的操作員手持長棒把探測器置於海中,進行人耳監聽,故首度突然接收到脈衝訊號時竟來不及錄音,幸好翌日再接收相同訊號,才不致被認為是人耳幻聽。相對之下,澳洲隊伍使用的卻是從美國軍方借來,專為海底搜尋而設的探測儀。

美國軍用高科技只會借予盟友澳洲,不會借予敵對中國。事實上,美國一直限制軍事科技輸華,近日更差遣跑腿日本四出游說其他國家避免向中國出口軍事科技。但中國始終有中國的方法──努力不懈靠自己,盡用可使用資源解決問題。

以「山寨」探測儀,加上異常勤勉的搜尋隊伍,進行大海撈「針」,乃極具代表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