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灣反服貿事件,有兩個討論一直讓筆者十分疑惑。第一是對國民黨政府在立法院審議的安排。現在批評國民黨政府黑箱作業,但好像沒有太多回顧事情為甚麼會發展到今天這情況。從一些報道看來,議案原來應該是在立法院的專門會議上討論,但遭遇到民進黨籍議員的不合作,所以沒法進行,國民黨才提交到大會去討論。
第二個問題是學生代表要求國民黨政府逐條審議協議內容。政府答應後,代表又進一步要求訂立關於兩岸關係發展的監督機制。其實這次受爭議的服務貿易協定,本屬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轄下的子協議,結果是現在借服貿協定來回顧兩岸關係。那為甚麼當天簽訂ECFA時沒有提出類似的關注或建議,今天也沒有人向這個方向反思。現在的討論本末倒置了很多關係。
現在在政治舞台上經常聽到的,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口號式概念,例如黑箱作業、反民主、爭取民主等等。以台灣這次事件為例,究竟國民黨政府違反了哪一條議事規則,似乎一直沒有講得太明白。當然,這些口號很容易獲得社會關注,但也實在反智。政治一旦陷入這些沒有內涵的口號當中,還能談甚麼理想。
今天我們看問題,很習慣就目下的情況作出評價,鮮有尋根問柢,追問為甚麼今日的情況會是如此發展、背後是甚麼原因所導致、誰是事件的始作俑者。健康的民主,講道理是基本要求。我們需要政治家,不要政棍;要行王道,而非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