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經貿國是會議

台灣反服貿學生運動,最新的發展不是學生續佔立法院,或再走出來佔領行政院或總統府,或與挺服貿的學生群眾衝突,而是影響更深遠的國民黨政府規劃的經貿國是會議,來辯論兩岸路線。

在反服貿學運中許多關於兩岸服貿協議,或香港例子都屬事實的錯誤。而反服貿的思想背後也包含了許多對兩岸關係發展,對台灣經濟前景的假設——頗有爭議的假設。故此,馬英九政府的高招是:既然反對者認為討論不夠,便拿出來詳細討論。

一方面是要拿出數據、理據,不能隨口亂說。另方面,兩岸服貿協議的問題牽連廣泛,不能單從協議內容而言。此所以經貿國是會議的議題範圍更大:包括兩岸經貿互動、區域經濟整合和台灣投資環境。兩岸經貿會議便要放在這樣的範疇內來討論、爭辯,視野便要擴大。看的不是學生畢業找甚麼工作,有多少收入,而是整個台灣在兩岸、區域和國際競爭中如何自處。

台灣經濟部最近很喜歡把台灣與南韓比較,特別是着重兩地與外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的數目和覆蓋度。台灣現只有五個,南韓有四十八個,包括歐盟、美國。由於南韓與台灣經濟結構重疊,競爭激烈,有多少個自由貿易協議涉及企業出口要付多少關稅,台灣現時已落後於南韓。台灣所失的不是服貿協議的不足百分之零點零一GDP的好處,而是未來國際貿易空間,包括歐美發達市場,東盟等新興市場,損失將會極其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