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醫護人員是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骨幹。香港大學外科學系系主任盧寵茂承認,聘請內地專才有困難,因港大深圳醫院沒有獎金形式鼓勵醫生「多勞多得」,只支付基本工資及效績工資,故必須出得起較內地重點醫院高兩至三倍的基本工資。
港大深圳醫院外科部門現時聘用四十名內地醫生,包括來自北京、貴州、上海等被視為水平較高的外科醫生。盧寵茂慨嘆,游說他們南下深圳工作絕非易事。表面上港大深圳醫院「重金禮聘」內地醫生,基本工資較其他內地醫院高最多三倍,但港大深圳醫院的收入不會與工作量掛鈎。盧寵茂舉例,內地門診診金每次十四元,但最聞名的「打點滴」治療按次計算收費。加上內地醫院員工的家庭、住屋、教育福利等,港大深圳醫院「全部唔包」,吸引力因此降低。
該院又要求醫生符合醫、教、研的考核,聘用三十至四十歲的年輕醫生,要達指定英語水平,聘用合約僅三年,需評核才能再續約等。盧笑言:「你揀人時,人揀你」但這樣做也有好處:「起碼唔會請到只為搵錢嘅醫生,濫用抗生素情況亦大有改善。」
中港兩地員工在合作上亦遇到不少磨合,港大外科系肝膽胰外科名譽臨床副教授夏威表示,在港慣常閱讀英文病歷,到深圳醫院則要習慣看簡體字。「中文藥名、病症名稱,全部都要再溫書。」夏威說,初來埗到時未習慣,需花時間思考,才推斷到藥物名稱。他認為,內地醫生中英皆通,反而香港醫生慣性閱讀英文,需花時間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