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平常心看中國不易

(續昨)對於中國的觀感,擁抱的人往往更多從一個縱向的歷史觀去看待中國今天的發展,認為今天是百多年來發展得最好的時候,從過去積弱貧困到今天人民生活改善,所以值得肯定,進一步的問題需要更長的時間去解決。

反之,反感中國的人則更多以一個橫向的角度,去比較自身台灣和香港社會跟中國的差異,這樣中國社會自然還有很多落後的地方。因此也容易形成一種保護本土的精神,避免在跟大陸有更多交往融合的過程當中,珍貴的文明受到損害。這就回應了為甚麼一說到中國時,台灣和香港社會便會變得敏感。

要在這個時刻有一顆平常心去看待中國實在不容易,因為中國是一個矛盾的國家,極貧窮的和極富有的、極先進的和極落後的。可是有一點我們必須明白: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是一個常態。這二百年反而是一個例外。去年,中國的外貿總額剛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但在歷史上,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直至清朝中葉乾隆年間,中國佔當時全球的GDP,仍然高達四分之一左右,高踞世界第一;而現在則只是大約百分之十。雖然這個第一也並不是甚麼特別值得高興的事,因為我們的人口實在很多,平均下來就不是甚麼回事了。

這就是立體的中國,一直這樣存在着的大國。不論是擁抱或是反感,其實都體現出一種情意結。但是盲目的擁抱或者民粹式的反感,都無助於建立健康、正常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