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活肝移植手術於國際領先,成功率達百分之九十八,但部分受贈者及捐贈者的體形有差距,倘肝癌患者移植較小的活肝,或會令血管受損,並產生某種化學因子,有機會令肝癌復發。香港大學正透過動物實驗,測試抑制化學因子的藥物,有望三至五年內進行臨床研究。另外,患乙型肝炎的病人換肝後仍需長期服抗病毒藥物,港大正臨床測試一款乙肝疫苗,冀可免病人終生服藥。
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盧寵茂指,本港屍肝移植不足,不少病人仍依賴活肝移植。本港成人活肝移植已累積廿年經驗,但仍有不少局限。他指捐贈者須捐出三分之二肝臟,但受贈者體形未必完全匹配,「好多時係太太捐畀丈夫,個肝放落丈夫嘅身形,可能就細咗啲」。假如肝體積太細,接駁新血管後,或因承受過大血流量而受損,再引發肝衰竭。
該學系教授萬鈞指,○一年已破解細小肝臟移植的受損機制,其後發現末期肝癌病人移植較小的肝臟後,兩成三人癌病復發。港大已透過動物實驗找出合適藥物,可減低化學因子引起的血管發炎反應,避免肝癌復發,最快三年後作臨床試驗。
由盧寵茂帶領的研究團隊,因一系列肝病研究,為治療及預防肝移植病人各類復發作出重要貢獻,昨榮獲國家教育部頒發一三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