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資訊世代和訊息

踏入資訊世代,獲取訊息好像變得更加容易,但又好像更難弄明白這些訊息!

以台灣立法院事件為例,學生佔據的畫面經常出現在各種媒體的版面上。從外面看來,實在搞不清楚當中的複雜性。只感覺到反對「兩岸服貿協議」的聲勢很浩大,而且政府很邪惡,不顧民意硬推惡法,畫面呈現出來「孤星淚」式的法國大革命情景十分震撼。可是如果我們進一步去找些文字資料,好像又是另一個畫面。有些數據顯示台灣民眾對國民黨的「兩岸政策認同度」有超過百分之四十的支持率。從這個角度看來,這又是十分順應民意。

如果把社會當中的不同思想主張劃一條線來表達,處於線條兩邊的極左和極右支持者,一般各佔大約百分之十。這兩個群體的活動較多,也比較激烈,然後愈往中間的是愈溫和。在一個健康的社會當中,處在中間的應該是佔最大比例,例如百分之四十、五十左右。這個群體沒有太強烈的傾向,通常會按每件事來思考,再決定支持哪一方、而且沉默。這群人的取向,可能更能代表主流想法,而他們的存在也是社會的穩定因素。

上述的社會傾向比例其實很正常和普遍。對一般讀者,新聞價值較高的兩極會比較容易從媒體上接觸到。現在人們習慣直觀畫面,他們的行為也更讓人印象深刻。相反,中間群體沉默而分散的意見,不容易被認知,沒甚麼新聞點,所以在媒體上一般比較少見。這些訊息影響了我們對事物的認知。似乎要得到真正全面的訊息,還需要多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