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機場管理局最快下月完成第三條機場跑道環評報告,工程對中華白海豚的生態影響備受關注。有保育和環保團體訪問逾一千六百名港人和旅客,發現受訪港人願意年均支付八百二十六元觀賞和保護中華白海豚;受訪旅客願花逾七百元參與觀豚活動。以全港逾七百萬人口和一千七百萬過夜旅客計,推算中華白海豚十年內可帶來三百六十一億元經濟收益,是全港首次量化生態物種的社會和經濟價值。
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指,新跑道的填海工程是本港回歸以來最大規模,施工地點正是中華白海豚棲息熱點。前年在港出沒的白海豚跌至六十一條,創十二年新低,一旦工程落實,白海豚數目勢下跌甚或絕種。
是次研究劃分為「社會價值」和「旅遊經濟價值」,其中訪問逾千名港人保護白海豚的意欲,七成受訪者表示願花錢保護白海豚,人均每年花費二百五十三元,推算十年間直接支付一百五十九億元。目前往來澳門和內地的渡輪行經白海豚棲息地,受訪者願意延長等候渡輪時間約廿一分鐘,減少對白海豚的滋擾。若將時間量化為金額,即十年間間接支付廿六億七千萬元。
研究又訪問六百八十五名港人及旅客觀豚活動的意欲。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有興趣並願花五百七十三至七百七十九元觀豚,推算十年間帶來一百七十五億元潛在經濟收益。
洪家耀說,研究顯示港人為保護白海豚願出錢出力。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主任周月翔稱,去年已量化新跑道未來五十年產生的碳成本高達六千四百億港元,遠高於機管局推算新跑道帶來的五千四百億港元淨經濟收益。若累計新跑道破壞白海豚生態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倒蝕」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