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普通話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但有專辦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教學機構指,本港學童常犯語音錯誤,把聲調、聲母調混,「機場」讀成「雞腸」、「水流」變「水牛」,又誤會「將廣東話個音講歪少少,就係普通話」,令人啼笑皆非。新中華學術研究中心總主任陳俊賢表示,港童宜從小建立普通話根基,又指學校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的好與壞,屬見仁見智,但認為「普教中」有利提升學童書寫能力。
中心的課程主任王紅燕指,港童學習普通話時常見語音混淆通病,將「洗」唸為「死」,誤將聲母錯配;又常把廣東話與普通話詞彙混為一談,如廣東話的「雪櫃」應用於普通話應為「冰箱」;語法常現次序倒轉,輕聲及兒化等語音規則亦未能用得其所。
新中華協會昨公布一項與上海復旦大學合作的普通話基本能力評估結果,發現去年底至本年初接受評估的五百二十名本地兩歲至十一歲學童中,初小組的合格率較幼稚園組低,前者合格率八成六,後者達九成,反映學童由幼稚園過渡至小學時,學生的普通話能力或未能適應學習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