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受阻舉步艱 豈止覓地建屋難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港府覓地建屋阻力重重,舉步維艱,施政報告另闢蹊徑,提出增加地積比率、興建地下空間及發展綠化地帶,希望藉此聊解缺地之窘。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從多方面增加土地供應,本來不失為權宜之計,問題是,在目前的社會和政治氣氛下,港府動輒得咎,這些措施能否順利落實,實在令人懷疑。

立法會第二日辯論施政報告致謝動議,雖然有議員認同透過增加地積比率、興建地下空間及發展綠化地帶增加土地供應,但對社會是否支持這些做法卻有保留。事實上,在泛政治化之下,有些人為反對而反對,即使政府再怎麼努力覓地,也只能是事倍功半,解決房屋問題談何容易。

針無兩頭利,由於市區土地買少見少,要增加房屋供應,只有提高居住密度及發展鄉郊土地,不管採用哪種辦法,都難免要作出某些犧牲,如何取捨,既是港府的責任,亦是社會的責任。早前港府決定將大埔多幅土地改劃為住宅用途,包括一幅預留興建私家醫院的土地,大埔區議會的反應大致正面,總算為港府覓地建屋開了綠燈。

然而,這只是個別例子而已,並不表示當局拓地大計從此一帆風順。可以見到,現屆政府上場後推出多項拓地建屋政策,幾乎無一順利,發展新界東北被指「割地賣港」,見縫插針、寸土必爭被質疑「盲搶地」,填海造地又招惹環保爭議。港府有地用不得,即使有心解決房屋問題,也只能徒嘆奈何。最難堪的是,連穩定樓市的措施也無法順利落實,港府前年推出俗稱「雙辣招」的買家印花稅及雙倍印花稅,儘管獲得民意普遍支持,依然遭到立法會百般阻撓,至今仍未完成立法程序。議員總共提出十項修訂,企圖為雙辣招「減辣」及「剝牙」,法案下周三恢復二讀及三讀,能否順利通過,仍是未知之數。

事實上,房屋政策備受阻撓,儼然已變成政治問題。最諷刺的是,有人一邊要求政府增建房屋,一邊阻止政府開發土地,然後又反過來指摘政府施政不力,可謂奇哉怪也。

只問立場,不問是非,已成為社會常態,部分政客將個人利益凌駕公眾利益之上,受影響的豈止房屋政策。國民教育被迫撤銷,龍尾沙灘爭議不絕,擴建垃圾堆填區全軍覆沒,甚至連長者生活津貼也一度受阻於拉布戰。現屆政府上場以來諸事不順,幾乎所有政策都是寸步難行,整個社會陷於空轉,不僅拖累經濟發展,還累及教育、安老、福利等民生領域。事實證明,香港之所以不斷沉淪,主要就是因為社會過度政治化。

三分人事七分天,港府無法突破目前的施政困境,不僅房屋問題難望解決,其他經濟及民生政策也必然備受掣肘,所謂「適度有為」終將淪為空談,對任何人來說,這都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