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中日合作

中日之爭針對的是日本右翼政治勢力,不能將之扭曲為中日人民或中日兩國之爭。

中日過往的戰爭衝突,主要是封建政權之間的利益爭奪。即使是倭寇,其中只有部分是日本人,更多是琉球人和中國福建、浙江人,爭奪的是貿易利益,跨越國境與海洋,涵蓋地域包括今天的東南亞、印度洋及東亞各海域,並通過馬尼拉擴展至跨越太平洋的遠洋貿易。倭寇其實是明代東林、復社與中央王朝之爭,以及南明和清初時代,鄭芝龍、鄭成功等三代父子建立的東南海海洋帝國屬一脈相承,並非美國政治學家所妄言的民族之爭、文明之爭。

中日自明代以後的貿易糾紛,代表亞洲地區在航海技術改善後對遠洋貿易各國的政策分歧,沒法合作適應和利用海上絲綢之路、香料之路等各方面的機會。亞洲諸國未能合作,結果讓歐美各國侵佔,並在這個基礎上,由重商主義的貿易演變成殖民主義的侵略。儘管日本擺脫被殖民的惡運,也變成了殖民主義本身,「脫亞入歐」把其國運、民運逆轉,捲入殖民主義的最後鬥爭,終敗於美國之手,淪為今天被美軍長期駐守的近乎半殖民地國家。

日本若提出國家正常化,應同時擺脫西方殖民主義加諸的意識形態控制,與中國、南韓以及其他亞洲國家,重構亞洲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秩序,以民為主,不分種族、階級、宗教,和平合作,建立生態友好、具包容性的區域發展格局。若能如此,中日甲午之爭將是亞洲新階段的發展,成眾贏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