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斗「零監管」 運房局難辭其咎

【本報訊】審計署去年揭發港府多個部門對放置建築廢料的路邊環保斗「零監管」,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最新報告,點名批評運輸及房屋局迴避處理環保斗問題,沒有指示運輸署牽頭引入「准許證制度」,並對局方毫無悔意的態度表示震驚及強烈不滿,促請局方指示有關部門跟進引入准許證制度,政府早前成立的聯合工作小組也可把工作完成時間縮短至一年內。

帳委會早前就審計署三項調查,包括環保斗、私人遊樂場地契約政策及輪候公屋單位展開聆訊,並於昨日發表報告書,其中就環保斗管理問題的批評字眼最為嚴厲。報告指,警方早於二○○一年建議設立制度規管環保斗放置情況,及至二○○七年,環保斗相關行業協會及政府部門普遍支持引入准許證制度,上屆政府的政務司司長於兩年後更認同引入制度,但至今未有落實,加上地政總署和運輸署等政府部門互相推諉卸責,帳委會對此表示震驚、強烈不滿及不可接受。帳委會委員梁家傑促請當局「知錯能改」,一改疏懶及推搪卸責的態度。

公屋編配被指透明度不足

運房局發言人回應指,路邊環保斗問題的複雜性及牽涉不同政策部門,政府考慮後決定成立由環境局牽頭的聯合工作小組,共同研究更有效管理環保斗的方法及措施,強調「並不是單一政策局或部門可處理有關問題」。除運房局外,工作小組其他成員包括發展局、運輸署及地政總署等。

另外,帳委會報告又對房委會編配公屋的多項情況深表不滿及不可接受,包括未有披露資料,說明申請人由接納編配公屋至獲安置的平均輪候時間,也未有採取有效措施定期剔除不合資格的公屋申請人等。帳委會又建議,房委會審慎檢討富戶政策,加快向公屋富戶及寬敞戶收回單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