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取消聯繫匯率的一個主要考慮應是與美元脫鈎。
美國的經濟屬於霸權主義過度擴張之後的衰落期,即使美國人民平均收入自七十年代以來都持續下降,仍不可能改善國內消費投資與生產之間的平衡。基本原因是資本的逐利本質。
為了追求利潤,美國資本對外投資、產業轉移集中於利潤高但投機性強的金融和房地產。因此美國的資源豐厚亦遏止不了外貿與財政赤字的急劇上升;美國經濟的穩定或增長便差不多建立在濫發美元基礎上的金融操控。
在貨幣濫發底下,美元便長期見貶,只是在美國製造的金融危機或軍事危機,美元才會暫時回升,美元匯率便早進入長波下落的周期。港元與美元掛鈎,便必然是同樣的長期見貶但有多番轉折波動。在這個周期裏,美國政府是主動操控,故此每次轉折,美國經濟都受益,從別國搶來財富。美元貶值代表泡沫經濟的發展,危機出現則是這些浮財盡散,期間當然是美資金融資本獲大利,主宰着金融投機的零和遊戲。
九七、○八年的金融危機,假若不是中國因素,香港的損失會更大。
中國崛起或人民幣的興起,對美國而言,相等於當年日圓的崛起和最近的歐元強盛,劇烈的貨幣競爭背後是龐大的國家利益。日圓已衰落,歐債危機之後,美國難再衝擊歐洲。於是美國重返亞洲,實質是營造亞洲的金融危機。在這個過程,香港是助紂為虐抑或轉為抗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