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奪澳網,再多一個大滿貫,打算回家陪伴家人過個開心年,甫抵家鄉卻有大批媒體守候,家鄉官員也自動送上獎金以資獎勵,擺明抽水。真個是你不找政治,政治也會找上門,娜姐全程黑口黑面。
民眾可有發現,中國運動員之中,很能應付外國傳媒,對答大方切題又不失機智幽默者,當數李娜。但未知是職業網球員的訓練還是個性使然,娜姐這種能力似乎不喜歡用到國內。甘迺迪那句名言很好玩,在外可以是「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甚麼」,偏偏在內經常碰到的是「要問你能為國家做甚麼」!這種態度在口頭愛國氛圍厚重的國度,最容易被當成立場來解讀。
國家體制曾栽培李娜,現在李娜有大成就,是否應對體制表示感激,起碼也說點感謝國家的言詞,不要只感謝丈夫和老外教練。但民間看法不一,娜姐奪冠,反而再掀起國家體制是否合時宜的討論。網球似乎是明證,單飛後的李娜表現較好,讓不少人反思,質疑娜姐之有今日成就未必因為國家體制;要是她早點脫離體制,搞不好成就得更早更大。
網球像足球、高爾夫,已高度職業化,職業化運動的支持者是市場而非國家。分別在於國家體制有層級,運動員之上有教練,教練還要成團,團上還有指導,於是成了國家栽培運動員,教練團可隨時換選手;職業運動員則自聘陪練員,自行找教練,自負盈虧,若成績停滯不前,可以換教練,名正言順打球是為自己,沒甚麼國家包袱。老是期望職業選手報效國家,不過反映國情沉重,反映國家體制的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