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寫評論注意五點 辱罵決不是戰鬥

我在本報及他報寫政治評論多年,頗獲讀者關注,褒貶都有,更有傳媒以拙作觀點發為議論,亦蒙內地傳媒及海外報章轉述,像北京銷路最廣的《參考消息》便不時加以轉載,英國的《星期日泰晤士報》也引為評論。

最近,有朋友詢問寫政治評論有何竅門,更有好心人希望我能帶個別徒弟。老朽不揣冒昧,茲略述心得如下。

第一,必須多看雜書。所謂雜書,就是天文地理、中外歷史、古今文學、時人雋語,都應有所涉獵。雖不敢要求作者都成「雜家」,但也必須略為博覽群書,方能「下筆如有神」。早年我就學之際,就認為讀理工科的,要學點文史;學文學的,要有點科技知識。我喜歡讀書,對各方面的書種都有興趣。近年年老力衰,獨眼難多閱讀,但即使是新近頗為引起爭議的小說,也抽空一覽。由於讀書閱報變成每日第一需要,腦子裏積累的資料較多,起碼留有個「索引」,可以隨時查閱,便於引經據典,立論說事。

第二,要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我是讀理工科出身,多年受科技知識的薰陶,思想上的邏輯性較強。每見有些作者,寫作不講邏輯,思維跳來跳去,嚴重的更會令讀者不知所云,甚且言之無物,也要裝腔作勢,這是最要不得的。

恐嚇立論 並非正道

第三,切忌說空話、套話。政治評論就是要有自己的觀點,最好有自己獨到的觀點,不能人云亦云,套人家早已說過的話,卑之無甚高論,或者說許多空話,並沒有表達自己鮮明的觀點,有的是「奉命之作」,跟着人家的屁股表態,有的是反共反昏了頭,只是堆砌着一切惡毒的詞語謾罵,這都不是政治評論的骨髓。如果要說的觀點已見諸人家的評論,既然珠玉在前,就寧可不寫,不應再行饒舌。

第四,要抓住評論的重點,不要放花炮,「四處開花」。假若讓讀者不知道你要評論甚麼,抓不着重點,東說一句,西說一點,沒有一個中心主旨,也就是文章的主題,而是東拉西扯,火力不集中,評論的力度不足,便難以成為一篇有鮮明觀點的評論。

第五,要緊記魯迅的遺訓:「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鬥。」寫政治評論,應該是一種戰鬥。用文字來闡述一個觀點,宣揚一個觀點,和不同觀點的人對壘,該是一場文字的戰鬥,靠辱罵或者恐嚇來立論的,決不是正道。

最近,我提出「港英餘孽」這個命題,並指出英國人培養的一小撮政客,在目前的政治氣候底下,漸趨活躍,是當前香港政治生態中的一個新動態。你不同意這個觀點,可以爭論、筆戰。但反共反昏了頭腦的吳志森公然作人身攻擊,說我的評論「在香港沒有市場」,只有成為「訕笑對象」。他讚揚田北俊的謾罵,認為我的評論是「毫無證據」、「疑神疑鬼」。

阿Q戰法 言拙理虧

你不贊成有「港英餘孽」,可以爭論嘛,為甚麼要用這種「惡形惡相」的辱罵來對付呢?只有言拙理虧的人,才採用這種拙劣的謾罵手法來打擊對手。

寫政治評論,當然會碰上不同意見的對手,這正是言論自由的表現。但這種謾罵的手法,一如魯迅先生所說的:「罵一句爹娘,揚長而去,還自以為勝利,那簡直是『阿Q』式的戰法了。」

冒昧地指出五點,尚望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