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完整方針已被割裂

回歸十六年以來,因為中港之間不信任增加,矛盾增加,北京不但少講「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也少講了。北京不能不講的是「一國兩制」,否則香港就不要設特別行政區了,不要搞甚麼《基本法》了。然而,就是講「一國兩制」也是愈來愈偏重「一國」,偏重「一國」的權威、中央的權威。

當年北京提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一個完整的大政方針,有內在的支撐。講「一國兩制」最大的作用,是彰顯國家主權,把香港從英國人手裏收回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而「一國」之下行「兩制」,是「尊重和維護」香港的現狀,讓香港九七後繼續行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和中國大陸的社會主義區隔開來,「河水井水互不相犯」。

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若是京官治港,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必被摧毀,香港更談不上甚麼「自治」。對此,鄧小平主政的中央是非常清楚的,一部香港《基本法》的制訂體現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完整性」和憲政精神,這樣的完整性和憲政精神滲透在《基本法》每一條文和規定中。

弔詭的是,這種「完整性」由其組合的內在矛盾構成,沒有「矛盾」就沒有完整存在,沒有「完整」也沒有矛盾存在,它們倆互相依存,又在矛盾中互動,箇中有此消彼長,有形勢的演化,有「心態」的轉變。一個曾經公認「完整」的東西出現割裂,北京和港人各執一詞,誰都害怕自己被對方忽略、壓倒,港人把「一國」疑成中央侵蝕「兩制」,北京把「兩制」疑成港人削弱「一國」。這樣的猜疑和矛盾集中在政改和普選問題上,港人治港要篩選和反篩選;「高度自治」更是標準不同,港疑內地化,京疑搞港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