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辣招未算辣

在全球化、市場開放與國際資金氾濫下,任何稍有發展機會的城市,其房地產都會被炒高投機,在剛剛民主化的緬甸亦然,香港自不例外。

像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除美洲以外,大多數國家的游資都集中於此,樓價自然久升不跌。反觀香港房地產市場暫時還只是區域化、大中華地區化,甚至主要是中國化,資金流入來源有限,游資出入而引起樓價大升大跌的機會便很大。

對此,香港應怎樣防範呢?最好當然是資金只入不出,讓樓價平穩上升,惟在開放市場中,並沒有這樣的可能性。防範方法是應把國際與本地市場分割:本地市場,政府要干預,為保民生。至於國際市場,有說不應干預,但現實情況是兩個市場難以隔絕,結果國際市場的樓價泡沫亦會影響本地市場。像香港這樣小的城市,土地有限,而即使是大的城市,中心地區的土地還是有限,不可能讓國際游資霸佔亂炒,故即使國際市場部分政府亦要干預。

台灣政府正草擬新法,對豪宅(如台北市內售價八千萬元新台幣,即約二千萬港元)售屋若未能證實購入成本,政府仿照奢侈稅,按售價一定比率徵稅,稅率約為綜合所得稅四成。由於估算的比例比現行為高,可說是徵稅增加;而按實際成本與售價的溢利徵四成,也比一般國家的增值稅高。台灣政府要四六分帳,削減國際游資炒豪宅的利潤,減少暴利誘因,從而抑壓豪宅的暴升暴跌。

相對來說,港府的辣招未算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