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相信、不知道有甚麼是政治因素,因為台灣絕不會發生這種事情!」為菲律賓人質事件傷者易小玲進行下顎重建手術、讓在本港飽嘗失望的她獲新生的台灣長庚大學顯微重建整形外科教授魏福全,昨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強調,醫生有專業獨立,在台灣絕不接受任何醫療程序遭受政治或高官等因素干預。
易小玲過去三年多以來,先後在港接受三十三次手術均告失敗,前中大整形外科教授博昂志去年底透露她的延遲醫治涉政治考慮,至本月他更踢爆指易小玲當年返港就醫,獲時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探望,因周曾向她表示短期內毋須再做手術,一句話令她錯失獲適時治療的良機。
魏福全昨出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舉辦的「香港外科論壇」前接受專訪,憶述首次與易小玲見面,總覺得她眼神閃縮又驚慌,似對將來沒信心。魏說,為易施手術的確充滿外界壓力,每個決定都要謹慎。他透露,為易重整下顎時曾遇兩難情況:「曾覺得有個位置可令下顎填補得更貼合,但或會影響日後植牙治療,於是又再想想其他可行性。」加上易小玲已嘗過手術失敗,難以信任人,溝通要多花工夫。
手術數天後,當看到易小玲重拾笑容,就是他最大的成功感。「哪有醫生未嘗失敗?我也有失敗的時候!」縱然易小玲在香港經歷過三十三次手術,病況無顯著改善,魏福全絕不認同本港整形外科質素低。他以長庚醫院為例,該院八五年至去年共進行了一千八百多宗腓骨皮瓣移植手術,成功率逾九成半,但該項手術總有約百分之三失敗機會,故醫生需累積經驗,以臨床死亡及併發比率檢討手術,才是最科學及中立,單靠一個病例的手術作評價,對香港醫生不公平,亦打擊他們不敢創新。
腓骨皮瓣、腳趾移植及穿通枝皮瓣「三大」創新手術,奠定魏福全在顯微重建整形外科的權威地位。他坦言很介意人稱他為「美容醫生」,寄語港人多認識整形外科,勿將「整形重建」及「醫美整形」視為同一層次,香港醫生亦不應墨守成規,敢於做「原創者」。
桃李滿門的他屈指一算,長庚大學醫學院已培訓一千四百名來自七十多個國家的整形外科醫生,當中不乏韓國人拜師學藝。他一直告誡學生,不論走「整形重建」或「醫美整形」路線,敢於創新最重要:「在媽媽炒的飯上加點洋葱,就不會被認可為創新。」
魏福全又認為醫學美容需要規管,贊成本港規定入侵性程序交由醫生負責,但同時應拋開保守態度,讓市民更認識本港的整形外科發展:「人才重要,包裝也很重要。」
記者戴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