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愷欣報道】只有婦產科專科醫生資歷的醫生,操刀進行高風險隆胸手術,令各界嘩然。現時醫生只受《醫生註冊條例》監管,當中無列明各專科醫生可進行的醫療程序,隨時出現「骨科醫生睇腸胃疾病」情況。不過,香港醫務委員會《專業守則》中,清楚規範醫生只應做已受訓的治療,否則可能屬專業失德。
醫委會委員蔡堅昨解釋,《醫生註冊條例》無明確列明不同專科醫生,可以或不可以進行哪些醫療程序。即使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九三年成立後,向接受訓練後醫生頒授專科醫生資格,亦只證明其具備某項專科資歷,不等同於法例上監管。
另一委員何栢良補充,醫療程序繁多,法例難逐一列明,但《專業守則》清楚列明醫生只可進行曾接受相關訓練、具備專業資格、能力範圍內的治療,否則「唔識做走去做」可被視為專業失德,因出意外後,醫生可能無法證明自己具能力處理,或提出合理解釋進行相關治療,最嚴重可被「釘牌」。
委員鄭志文則指,市民除可向醫委會投訴,亦可循民事訴訟途徑,向涉事醫生追討賠償。他提醒市民求醫前應清楚醫生資歷,如有疑問,應避免接受不必要治療。
梁君的死因研訊亦揭示現時部分醫生在商業大廈私家診所做高危手術,完全無王管。食衞局前年成立私營醫療機構規管檢討督導委員會,轄下的「界定非住院高風險醫療程序小組」負責檢視私家診所做手術問題,正研究日後或透過立法及「診所發牌制」,限制醫生只可在持牌診所或日間手術中心做高風險手術,如隆胸及抽脂。身兼小組成員的香港私家醫生協會會長郭寶賢指,諮詢業界後初步反應是認同規管的方向,但對部分手術風險界定有分歧,稍後向督導委員會匯報業界意見再作公眾諮詢。
而涉梁君案的黃嘉謀醫生,另捲入一宗懷疑醫療疏忽事故,醫委會上月曾召開紀律聆訊。女事主○八年做子宮擴刮手術,陰道嚴重出血近兩個月,她原以為休息不足致身體差,直至留意梁君一案,懷疑黃為她做手術是錯誤決定,故向醫委會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