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發表在即,有行會成員說,施政是難的,因要平衡各方利益;說的是實情,可也是廢話。針無兩頭利,有政策自然有損益,關鍵是受益者眾,受損者少;比如民間要求撤除強積金對沖機制,是打工仔受惠而老闆受損。舉凡政策出爐,必有既得利益受損,政策欠正當,又或施政者不懂解釋,所謂跟受損者多溝通,叫人體諒,能體諒到何時!全世界大小政權那樣多,到處都有反對派,沒有說施政容易的,如今政府自說施政困難,平素說的迎難而上不過得啖笑。
一個「難」字,是不論哪個政策都有受損者,總有市民責難;又不論哪個政策,總有議員持反對意見,反對派議員就是愛刁難;尤有甚者,現屆政府人緣欠佳,就連建制派也經常發難。責難、刁難、發難,施政不遇到這些困難才反常,廚房本來就熱,好廚師會適應熱廚房;如果抱持專制心態,或許可為廚房降溫,但煮出來的東西不會對胃。
政策總有人反對,政府要排難,着眼的便不只政策結果,而是施政理念,與其說政策要平衡各方利益,不如說政策要反映施政者的價值觀,不怕有人反對,最怕理念說不過;施政見步行步,漫無目的,說是成熟一項推一項,到頭來推出一項衰一項。
言論自由,施政遇反對聲音屬必然,政府一邊期望縮小反對聲音,比如說政改的民間電子公投意見沒參考價值;可一邊又放大反對力量,比如說泛民與中央的關係,跟日相安倍差不多,便直情是內外不分,邏輯紊亂,放大政府的困難;只顧及打壓反對派,而全無反省施政正走向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