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句話用來形容港府無視反對意見強行擴大郊野公園範圍,再適當不過。西灣村村民不滿私有土地被納入郊野公園,除了申請司法覆核,並決定將抗爭行動升級,本月三十日起「封村」,除周六、日及法定假期開放外,其餘日子就算是公職人員,也要獲同意才可進入,藉以「宣示主權」。港府霸王硬上弓,保育受阻反催化官民衝突及城鄉矛盾,正是環保政策亂七八糟的縮影。
有人希望保育郊野公園,有人要求保護私產,各有各的理據。作為政府,必須平衡發展與保育、公眾與私人的利益,推出配套措施,才可以令村民心服口服。相反,當局採取「大石壓死蟹」的手法,強行通過有關法例,一味蠻幹,只能「官逼民反」。西灣村村民繼上月封路阻撓毅行者活動後故技重施,勢必進一步激化矛盾,引起更大爭議,當局可謂始作俑者。
追根溯源,今次爭議源於當年有富商在大浪西灣大興土木建造豪宅,被指破壞環境,輿論嘩然,港府亡羊補牢,決定將大浪西灣納入郊野公園範圍,變相令相關土地的發展受到限制,最多只能起丁屋,不能出售,失去商業價值,這對村民來說當然不公平。部分政客站在道德高地,對保育高談闊論,惟易地而處,如果自家住宅被納入郊野公園或古蹟名冊,不能發展,不能出售,甚至連修繕都要經過當局審批,他們又會有甚麼反應呢?說不定比村民更激。
所謂「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私有產權不容侵犯。身兼鄉議局主席的立法會議員劉皇發早前罕有地提出修訂議案,要求將大浪西灣剔出郊野公園,理據正是保護私有產權。其實不管怎麼樣,保育關乎整體利益,維護土地業權則是村民利益,兩種利益都應該受到尊重,當彼此發生衝突,政府理應扮演好協調角色,如果有換地、經濟賠償等配套安排,相信村民會樂於接受。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當局並未與村民充分溝通協調,環境局官員甚至不敢入村與村民直接接觸,只是一味聲稱村民業權不受影響,這話誰會相信?有人質疑當局藉保育為名強奪民產,並不是沒有道理。
事實上,港府「忽然保育」卻缺少配套措施,已一再引發民怨。前朝曾蔭權政府單方面將一千多棟建築物列入古蹟名冊,引起業主恐慌,其中何東花園業主要求當局賠償七十多億元,迫使當局知難而退,何東花園如今已面目全非。可惜當局並未吸取教訓,擴大郊野公園又強人所難,一旦司法覆核展開,當局隨時再一次自取其辱。
保育和環保問題千頭萬緒,空氣污染、垃圾圍城堪稱犖犖大者,當局大事做不來,只會在雞毛蒜皮的小事添煩添亂,結果四處樹敵,自找麻煩,難怪頭頭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