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今天是毛澤東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全國各地紀念活動此起彼伏,一浪高於一浪。在歷史的長河中,一百二十年只是一瞬間,但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一段漫長的歷史,一段翻天覆地的歷史,一段足以大書特書的歷史。作為一個改變中國命運並影響世界格局的偉大政治家,毛澤東去世三十七年後的今天依然受到官方和民間隆重而熱烈的紀念,既是異數,也是必然。
毛澤東之所以備受爭議,有人把他視若神明,有人對他咬牙切齒,皆因他有非常鮮明的個人特點或者說個人魅力。他有功,也有過,至於是功大還是過大,左右兩派的評價南轅北轍,各走極端。其實不管怎麼樣,毛澤東愛憎分明,敢作敢為,這是大家都不能不承認的事實,他對內不會容忍貪腐,對外不向列強屈服,這正是當今執政者最缺乏也最需要學習的地方。所以,老百姓懷念毛澤東,與其說是懷念那個時代,不如說是對現實的不滿。
毛澤東曾豪邁地說過,「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可惜今朝已不同彼朝。今天的中國雖已貴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儼然有強漢盛唐的氣象,然而表面的強盛掩蓋不了種種內憂外患。吏治腐敗、社會不公、貧富懸殊、官民對立,是為內憂;群狼環伺、敵寇犯邊、四面楚歌、烽煙四起,是為外患。當今執政者既要安內又要攘外,面對如此嚴峻的考驗,他們會是風流人物嗎?
當年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抵達陝北,由出發時的八萬多人減到不足七千人,加上其他方面軍,也只有三萬多人而已,毛澤東就是憑着碩果僅存的這點種子,經過八年抗戰和三年內戰打下江山。更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新中國剛剛成立,千瘡百孔,百廢待興,韓戰爆發後,毛澤東又力排眾議,派出志願軍抗美援朝,以小米加步槍對抗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隊,最終將不可一世的美軍逼到談判桌上,打出了新中國的威風,換來了數十年的和平環境。縱觀毛澤東的武功,大部分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這是最了不起也是最值得後人欽佩的。反觀當今中國,經濟、軍事、科技等各方面的實力都比毛澤東時代強過千倍萬倍,可惜當官的大多沉迷於聲色犬馬,醉生夢死,根本無法與毛澤東的毅力和魄力相提並論,「文官貪財,武官怕死」,最終只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眾所周知,中共執政以來已經歷五代。毛澤東時代重政治輕經濟,雖然國家一窮二白,民生凋敝,但社會相對平等,官員親民,幾乎沒有腐敗及欺壓百姓的現象;鄧小平時代放棄階級鬥爭,實行改革開放,專心發展經濟民生,結果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同時也衍生分配不公、吏治腐敗等問題;江澤民和胡錦濤的第三和第四代基本上蕭規曹隨,無為而治,儘管經濟快速發展,國力大幅提升,惟社會矛盾和外部環境卻不斷惡化;如今來到習近平的第五代,面對第三和第四代留下來的內憂外患,可謂千頭萬緒,不知從何治起。可以見到,當今官場貪腐成風,貧富懸殊加劇,社會道德崩潰,環境污染惡化,百姓怨聲載道,官民矛盾尖銳,群體事件不絕,整個社會有如火藥桶,如果執政者不能好好解決這些問題,亡黨亡國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除了內憂,還有外患。前兩代執政者墨守成規,死抱韜光養晦的教條,在國防和外交方面逆來順受,硬的不硬,軟的更軟,導致四海不靖,群狼環伺,儼然是當年八國聯軍侵華的翻版。毫無疑問,中國外交陷於如此被動的困境,很大程度是第三和第四代無所作為造成的。
第五代上台後,為了撥亂反正,採取兩手策略,既高舉毛澤東旗幟,又高舉鄧小平旗幟,按照習近平的說法,不能以改革開放後的三十年否定改革開放前的三十年,也不能以改革開放前的三十年否定改革開放後的三十年。過去一年,習近平處處模仿毛澤東,對內強調群眾路線、批評與自我批評、勤儉節約、反腐倡廉,結果打了不少老虎,繼薄熙來之後,另一隻更大的老虎、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據說也已被關進籠中;對外則一改軟弱形象,敢於針鋒相對,不僅決定成立國安會,而且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一舉打破日本單方面控制釣魚島的局面,也迫使美國面對現實,不敢再咄咄逼人。
如果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五代有個良好開局,無疑令人有所期待。「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中華民族向來有敵愾同仇的傳統,當年漢武帝為了消除邊疆隱患,連年征戰匈奴,導致國庫空虛,稅賦繁重,但老百姓依然願意同心協力對抗外敵。當今第五代顯然知道民心可用,所以在外交方面採取主動,逐漸扭轉被動捱打的局面,大有當年毛澤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氣勢,確實令人耳目一新。
第五代在內政和外交上改弦更張,取得良好開端,不禁令人憧憬其港澳政策是否也能撥亂反正。香港和澳門在鄧小平力主下先後回歸,百年恥辱得以洗刷,本是中華民族的大事,可惜第三和第四代錯誤將鄧小平的「五十年不變」理解為「五十年不管」,導致一國兩制荒腔走板,港澳兩地各有各亂。如今的澳門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香港更加不堪,簡直是「污穢其外、腐爛其中」。毛澤東說,「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香港回歸以來之所以亂象叢生,就是因為中央政府敵友不分,忠奸不辨,做盡親痛仇快的事,以致反對派勢力不斷坐大,愛國愛港力量日益消沉。最近中資龍頭企業中移動將擁有流動電視頻譜的子公司售予王維基,令香港電視得以「借殼翻生」,正是中央對港政策顛三倒四的又一例證。
歷史證明,香港的前途與中國的命運以及中央的政策密切相關。毛澤東出生在國運衰落的晚清,第二年就發生甲午戰爭,而明年恰恰是甲午戰爭一百二十周年,被稱為「火焚年」,特別容易招災惹禍,歷史會不會重演,不能不令人擔心。第五代在紀念毛澤東誕辰的同時,是否意識到中日戰爭的危機正不斷逼近呢?又如何避免重蹈滿清覆轍呢?
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閒話。毛澤東的功過是非畢竟已經成為歷史,如果中共第五代沒有消除內憂外患的毅力和魄力,紀念毛澤東只能淪為形式,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正如清代屈大均詩云,「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毛澤東之後,中華人物日漸銷沉,風流人物而今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