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制度勢崩堤 社會爭拗無寧日

新移民居港七年才可申領綜援的制度日前被裁定違憲,終審法院下令回復到○四年前只需居港一年就可以申領的做法,雖然了結一宗曠日持久的官司,同時亦埋下社會分化的種子。「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市民擔心社福制度被打開缺口,勢必引發更多針對福利制度的司法挑戰,社會再無寧日。

事實上,終院裁決的效果立竿見影,判案當日當局已收到三十一宗居港未滿七年新移民的綜援申請,翌日收到一百二十九宗申請,第三天收到一百七十宗,申請潮還在不斷擴大。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不諱言,政府明年福利開支無可避免一定要增加,他制訂明年預算案時亦需作調整,他還要求同事評估可能出現的長遠影響。昨日一個公開論壇上,市民對終院裁決展開激辯,場面火爆,有團體認為新移民未有貢獻就有資格享受綜援是對其他納稅人不公,但被其他團體批評是歧視新移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社會分化顯而易見,終院裁決看似幫助新移民,實際上可能事與願違,進一步造成標籤效應。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發現,受訪市民普遍擔心終院裁決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三成九受訪者擔心會衝擊整個福利制度;兩成九預期缺口一開,為社會埋下隱患;兩成八直指,有關裁決將成為雙非翻版,後患無窮。學者也預言,新一輪司法覆核勢難避免,政府庫房將面對沉重負擔,也會造成社會分化。

雖然港府聲稱,綜援案判決不會影響公屋制度,可惜這不過是夜行人吹口哨,自我安慰罷了。新移民福利關注團體揚言,下一步將對公屋制度發起挑戰,目前正申請司法援助。更有人要求當局檢討所有福利制度。根據過往經驗,一旦官司被受理,港府難有勝訴的僥倖,接下來,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傷殘津貼等制度都可能被一一擊破,福利制度徹底崩盤,社會爭拗沒完沒了。

近年港府屢遭司法挑戰,且屢戰屢敗,從居港權官司到莊豐源案,再到今次綜援案,幾乎都與移民政策有關,關鍵在於《基本法》沒有嚴格區別「香港居民」及「香港永久居民」,留下重大漏洞。本來,只要港府提請全國人大釋法,相關爭議便可迎刃而解。問題是在目前的政治及社會氛圍下,弱勢政府根本就沒有提請釋法的膽量,除了無奈接受,別無選擇。所以,儘管《基本法》規定香港三權分立、行政主導,實際上是三權互拖後腿,而行政是最弱的一環,有人質疑香港是「司法獨大」、「法官說了算」,並不是沒有道理。

這就難怪,對於港府屢遭司法挑戰卻不敢提請釋法,三成七受訪市民不滿港府弱勢;三成一指管治混亂惹民怨;兩成八狠批行政欠主導。家和萬事興,家衰口不停,當周邊城市一心一意搞建設之際,香港卻在內鬥內耗的泥沼中難以自拔,怎麼可能不日益沉淪呢?